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文艺界的自由空气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文艺政策及音乐界的百家争鸣 | 第15-18页 |
一、文艺政策的出台 | 第15-17页 |
二、音乐界的百家争鸣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崛起的年轻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 第18-23页 |
一、一代音乐奇才的诞生 | 第18-20页 |
二、职业生涯的定位 | 第20-22页 |
三、初期创作风格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斯大林权力巩固之后:高度集中统一的文艺管理体制的形成 | 第25-41页 |
第一节 文艺新秩序的建立 | 第25-28页 |
一、高度集中统一的文艺组织的形成 | 第25-27页 |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原则的确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音乐界的反形式主义运动:1936年事件 | 第28-32页 |
一、事件起因 | 第28-31页 |
二、《真理报》的责难 | 第31-32页 |
第三节 1936年事件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及肖氏的回应 | 第32-38页 |
一、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二、肖斯塔科维奇对于《真理报》责难的回应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卫国战争时期:文艺界自由的昙花一现 | 第41-49页 |
第一节 《第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巅峰之作 | 第41-45页 |
一、斯大林对《第七交响曲》的全力支持 | 第42-44页 |
二、《第七交响曲》在国际上的热烈反响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战争期间的其他交响乐作品 | 第45-49页 |
一、《第八交响曲》 | 第45-46页 |
二、《第九交响曲》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斯大林统治后期:日丹诺夫与二度惩罚 | 第49-59页 |
第一节 1948年事件:音乐界的又一次重创 | 第49-52页 |
一、事件起因 | 第49-50页 |
二、对歌剧《伟大的友谊》及整个音乐界的批判 | 第50-52页 |
第二节 1948年事件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 第52-57页 |
一、肖斯塔科维奇受到的攻击 | 第52-53页 |
二、肖斯塔科维奇在批判运动中的表现 | 第53-54页 |
三、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 | 第54-57页 |
第三节 斯大林逝世及此后的肖斯塔科维奇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