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1.2.1. 基于二维服装 CAD 的个体化样板实现技术 | 第13-15页 |
1.2.2. 参数化设计的个体化服装样板生成方法 | 第15-17页 |
1.2.3.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样板自动生成研究 | 第17-19页 |
1.2.4. 基于三维服装模型的曲面展开技术 | 第19-21页 |
1.2.5. 相关相关研究的困难和局限性 | 第21-23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3-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意义 | 第24-26页 |
1.4.1. 创新点 | 第24-25页 |
1.4.2. 意义 | 第25-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研究思想与实验概况 | 第27-35页 |
2.1. 基于特征分析的个体化服装样板生成思想 | 第27-30页 |
2.1.1. 人体特征部位与服装样板曲线的基本关系 | 第27页 |
2.1.2. 基于局部特征分析的个体化服装样板实现思想 | 第27-30页 |
2.2. 实验对象与人体测量设备 | 第30-31页 |
2.2.1. 实验对象与样本量的确定 | 第30-31页 |
2.2.2. 三维人体测量设备和数据 | 第31页 |
2.3. 三维人体数据测量软件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下体特征与个体化裤装原型样板生成规则研究 | 第35-55页 |
3.1. 下体体型特征研究 | 第35-40页 |
3.1.1. 下体特征点、线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 第35-39页 |
3.1.2. 下体体形分类 | 第39-40页 |
3.2. 裤装原型样板曲线生成规则研究 | 第40-54页 |
3.2.1. 高度规则确定 | 第42-45页 |
3.2.2. 围度规则确定 | 第45-51页 |
3.2.3. 裆弯线规则确定 | 第51-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上体特征与个体化上装原型样板生成规则研究 | 第55-93页 |
4.1. 胸部特征研究及胸省模型 | 第55-62页 |
4.1.1. 胸部特征点、线的确定及测量 | 第55-58页 |
4.1.2. 胸省模型 | 第58-62页 |
4.2. 腰部特征研究及腰省模型 | 第62-72页 |
4.2.1. 腰部特征线的确定及测量 | 第63-66页 |
4.2.2. 腰省模型 | 第66-69页 |
4.2.3. 腰省分类模型 | 第69-72页 |
4.3. 肩部特征研究及肩省模型 | 第72-76页 |
4.3.1. 肩部特征点、线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 第72-74页 |
4.3.2. 肩省模型 | 第74-76页 |
4.4. 颈部特征研究及领线模型 | 第76-87页 |
4.4.1. 颈部特征点、线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 第76-80页 |
4.4.2. 颈部(领线)模型 | 第80-87页 |
4.5. 肩腋部特征研究及袖窿模型 | 第87-92页 |
4.5.1. 肩腋部特征点、线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 第87-90页 |
4.5.2. 肩腋部(袖窿)模型 | 第90-9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基于个体化原型样板的成衣样板实现研究 | 第93-108页 |
5.1. 服装松量研究方法综述 | 第93-94页 |
5.2. 服装松量分布规律研究 | 第94-107页 |
5.2.1. 服装松量实验 | 第95-100页 |
5.2.2. “给定松量-距离松量”模型 | 第100-102页 |
5.2.3. “距离松量-样板增量”模型 | 第102-105页 |
5.2.4. 个体化原型样板向成衣样板转化的方法 | 第105-10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8-111页 |
6.1. 主要成果 | 第108-109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109页 |
6.3. 今后工作的方向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19-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主持的项目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