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细胞骨架及miRNA在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细胞中的作用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中英文缩略语表第8-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30页
    1.1 单纯疱疹病毒第15-18页
        1.1.1 单纯疱疹病毒概况和抗病毒药物第15-16页
        1.1.2 HSV 的潜伏感染第16-17页
        1.1.3 HSV-1 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第17-18页
    1.2 细胞骨架与病毒感染第18-21页
        1.2.1 细胞微丝骨架与病毒感染第18-20页
        1.2.2 Cofilin 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第20-21页
    1.3 病毒编码的 miRNA第21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1.5 参考文献第23-30页
第二章 HSV-1 进入神经细胞通过 EGFR-PI3K 信号抑制 cofilin 活性第30-68页
    2.1 前言第3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2.2.1 细胞和病毒第30-31页
        2.2.2 抗体、小分子抑制剂、siRNAs 和质粒第31页
        2.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1页
        2.2.4 HSV-1 进入的测定第31-32页
        2.2.5 穿膜实验第32页
        2.2.6 Western blotting第32页
        2.2.7 免疫共沉淀第32-33页
        2.2.8 转染与瞬时表达第33页
        2.2.9 免疫荧光染色与分析第33页
        2.2.10 统计学分析第33-34页
    2.3 实验结果第34-53页
        2.3.1 HSV-1 感染引起早期微丝的重构及 cofilin 活性的双向变化第34-38页
        2.3.2 调控 cofilin 的活性影响 HSV-1 感染引起细胞突起的形成及病毒的进入第38-42页
        2.3.3 病毒的进入及 cofilin 的磷酸化需要 RTKs 和 PI3K第42-45页
        2.3.4 EGFR 通过 PI3K-Akt 信号通路介导了病毒引起的 cofilin 的磷酸化第45-47页
        2.3.5 EGFR-PI3K-Akt 信号传递需要脂筏第47-49页
        2.3.6 ERK1/2 在 EGFR-PI3K-Akt 信号传递和病毒引起的丝状伪足形成中的作用第49-52页
        2.3.7 激酶 ROCK 作为 ERK1/2 下游效应分子参与 cofilin 的磷酸化第52-53页
    2.4 讨论第53-57页
    2.5 参考文献第57-63页
    2.6 附表第63-68页
第三章 钙离子信号激活 Slingshot 和 Calpain-1 促进 HSV-1 的核向运输第68-83页
    3.1 前言第68-69页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69-77页
        3.2.1 病毒感染引起钙离子内流第69-70页
        3.2.2 IP3R-1 介导着病毒感染引起钙离子的释放第70-71页
        3.2.3 SSH 的激活促进病毒的入核运输第71-75页
        3.2.4 Calpain-1 的激活促进病毒的入核运输第75-77页
    3.3 讨论第77-78页
    3.4 参考文献第78-81页
    3.5 补充材料第81-83页
第四章 Slingshot 调控 cofilin 活性利于 HSV-1 复制第83-89页
    4.1 前言第83页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83-87页
        4.2.1 病毒复制需要细胞骨架的完整性第83-84页
        4.2.2 病毒复制需要 cofilin 失活第84-85页
        4.2.3 病毒复制过程 F-actin 的变化第85-86页
        4.2.4 泛素化依赖的 SSH 下调导致 cofilin 的磷酸化增加第86-87页
        4.2.5 SSH 下调利于病毒复制第87页
    4.3 讨论第87-89页
第五章 病毒编码的 miRNA 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第89-119页
    5.1 前言第89-9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0-94页
        5.2.1 细胞和病毒第90页
        5.2.2 抗体、小分子抑制剂、siRNAs 和质粒第90页
        5.2.3 靶蛋白 3’UTR 载体构建第90-91页
        5.2.4 3’UTR 突变载体构建第91页
        5.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第91-92页
        5.2.6 病毒 DNA-荧光定量 PCR第92页
        5.2.7 miRNA 含量检测第92-93页
        5.2.8 Western blotting第93页
        5.2.9 基因 mRNA 表达水平分析第93-94页
        5.2.10 转染与瞬时表达第94页
        5.2.11 免疫荧光染色与分析第94页
        5.2.12 统计学分析第94页
    5.3 实验结果第94-103页
        5.3.1 miRNA 的表达分析第94-95页
        5.3.2 miRNA 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第95-96页
        5.3.3 miRNA 的靶蛋白预测第96-97页
        5.3.4 miRNA 的靶蛋白 UBR1 的验证第97-99页
        5.3.5 靶蛋白 UBR1 的表达与活性受到 miRNA 抑制第99-100页
        5.3.6 miRNA 对泛素化的影响第100-101页
        5.3.7 miRNA 对病毒蛋白的影响第101页
        5.3.8 miRNA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第101-103页
    5.4 讨论第103-106页
    5.5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5.6 附表第112-119页
第六章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 tamoxifen 和 NPPB 抗 HSV-1 作用的研究第119-139页
    6.1 前言第119-120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20-124页
        6.2.1 细胞、病毒、抗体和试剂第120页
        6.2.2 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第120-121页
        6.2.3 不同时间点加药实验第121页
        6.2.4 细胞内氯离子检测第121页
        6.2.5 荧光定量 PCR 用于检测病毒的进入或吸附第121-122页
        6.2.6 RNA 的提取和实时 PCR第122页
        6.2.7 Western Blotting第122-123页
        6.2.8 免疫荧光染色和分析第123页
        6.2.9 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第123页
        6.2.10 统计学分析第123-124页
    6.3 实验结果第124-132页
        6.3.1 NPPB 和 tamoxifen 的抗 HSV-1 活性第124-125页
        6.3.2 HSV-1 感染增加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第125-126页
        6.3.3 NPPB 和 tamoxifen 对病毒 RNA 合成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第126-127页
        6.3.4 NPPB 和 tamoxifen 抑制病毒增殖周期多个步骤第127页
        6.3.5 NPPB 和 tamoxifen 抑制病毒进入和病毒核定位第127-129页
        6.3.6 NPPB 和 tamoxifen 抑制病毒的膜定位第129页
        6.3.7 NPPB 和 tamoxifen 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第129-131页
        6.3.8 SiRNA 干扰氯离子通道对病毒进入的影响第131-132页
    6.4 讨论第132-134页
    6.5 参考文献第134-13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9-142页
    7.1 全文结论第139-140页
        7.1.1 Cofilin 活性及细胞骨架的调控促进 HSV-1 进入神经细胞第139页
        7.1.2 miR-H1 抑制 UBR1 的表达与功能促进 HSV-1 增殖第139-140页
        7.1.3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抗 HSV-1 感染第140页
    7.2 创新之处第140-141页
    7.3 展望第141-142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流感病毒和EV71新靶标及新药物研究
下一篇:应用位点特异性自旋标记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探究蛋白质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