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BIM技术的应用 | 第13页 |
1.1.2 BIM建模现状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19-23页 |
1.4.1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对BIM参数化设计和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研究 | 第23-34页 |
2.1 数据驱动基本原则和思路 | 第23-24页 |
2.1.1 数据驱动对象选择分类 | 第23页 |
2.1.2 数据驱动概念和思路 | 第23-24页 |
2.2 数据驱动建模关键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2.2.1 建模标准化分类 | 第24-25页 |
2.2.2 数据驱动分类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2.2.3 建模精确性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3 数据驱动关键技术研究 | 第26-33页 |
2.3.1 参数化设计 | 第26-29页 |
2.3.2 数据驱动建模分析 | 第29-31页 |
2.3.3 数据驱动软件平台和开发的选择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参数化图元数据驱动建模研究 | 第34-82页 |
3.1 柱构件数据驱动建模研究 | 第34-44页 |
3.1.1 柱实体构件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34-37页 |
3.1.2 柱钢筋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37-44页 |
3.2 梁构件数据驱动建模研究 | 第44-55页 |
3.2.1 梁构件模型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44-47页 |
3.2.2 梁钢筋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47-55页 |
3.3 板的数据驱动建模研究 | 第55-62页 |
3.3.1 板几何体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55-59页 |
3.3.2 板钢筋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59-62页 |
3.4 节点区配筋的数据驱动建模研究 | 第62-81页 |
3.4.1 梁梁节点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62-70页 |
3.4.2 梁柱节点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70-77页 |
3.4.3 板梁节点参数化设计及数据驱动模型 | 第77-8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数据驱动建模实现方法研究 | 第82-103页 |
4.1 Revit的二次开发 | 第82-83页 |
4.1.1 Revit的族 | 第82-83页 |
4.1.2 Revit二次开发实现操作流程 | 第83页 |
4.2 柱构件建模开发实现 | 第83-92页 |
4.2.1 数据驱动生成柱实体 | 第84-89页 |
4.2.2 数据驱动生成柱非节点区钢筋 | 第89-92页 |
4.3 梁构件建模开发实现 | 第92-96页 |
4.3.1 数据驱动生成梁实体 | 第92-95页 |
4.3.2 数据驱动生成梁非节点区钢筋 | 第95-96页 |
4.4 板构件建模开发实现 | 第96-99页 |
4.4.1 数据驱动生成板实体 | 第96-98页 |
4.4.2 数据驱动生成板非节点区钢筋 | 第98-99页 |
4.5 节点钢筋建模开发实现 | 第99-102页 |
4.5.1 数据生成梁梁节点区钢筋 | 第99-100页 |
4.5.2 数据生成梁柱节点区钢筋 | 第100-101页 |
4.5.3 数据生成板梁节点区钢筋 | 第101-10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103-115页 |
5.1 1 号楼工程应用模型 | 第103-105页 |
5.1.1 模型构件信息Excel存储 | 第103-105页 |
5.1.2 数据驱动生成项目模型 | 第105页 |
5.2 与人工建模比较 | 第105-110页 |
5.2.1 建模方式流程对比 | 第105-106页 |
5.2.2 精确性对比分析 | 第106-109页 |
5.2.3 数据驱动速度对比分析 | 第109-110页 |
5.3 建筑模型碰撞分析 | 第110-111页 |
5.4 工程量应用分析 | 第111-113页 |
5.4.1 算量途径对比 | 第112页 |
5.4.2 算量结果对比 | 第112-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5页 |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