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UWB的优点 | 第9-10页 |
1.3 应用 | 第10页 |
1.4 技术挑战 | 第10-12页 |
1.5 本文内容及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UWB系统模型 | 第13-22页 |
2.1 脉冲无线电 | 第13-14页 |
2.2 调制选择和多址接入方案 | 第14-16页 |
2.3 多频带UWB | 第16-17页 |
2.4 一般信道模型 | 第17-19页 |
2.5 本文采用的系统模型 | 第19-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UWB接收器设计回顾 | 第22-38页 |
3.1 RAKE接收器 | 第22-24页 |
3.2 传输参考检测器 | 第24-26页 |
3.3 噪声模板检测器 | 第26页 |
3.4 能量检测器 | 第26-28页 |
3.5 基于压缩感知的检测器 | 第28-37页 |
3.5.1 压缩感知简介 | 第28-31页 |
3.5.2 用压缩观测值进行信号检测 | 第31-34页 |
3.5.3 基于压缩感知的检测器研究近况 | 第34-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CS的检测器和能量检测器比较 | 第38-45页 |
4.1 单用户OOK | 第38-40页 |
4.2 单用户PPM | 第40-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相关器改进 | 第45-70页 |
5.1 广义压缩感知检测器 | 第45-49页 |
5.2 伪随机码率对性能的影响 | 第49-61页 |
5.2.1 研究背景 | 第49页 |
5.2.2 主要结果 | 第49-51页 |
5.2.3 连续时间信号的压缩观测值 | 第51-57页 |
5.2.4 压缩感知检测器在变化码率下的检测概率边界 | 第57-61页 |
5.3 基于压缩感知的脉冲超宽带结构化相关器设计 | 第61-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未来的工作及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A | 第77-84页 |
A.1‖X_m‖_2~2的期望推导 | 第77页 |
A.2 定理 5.3.1 证明 | 第77-80页 |
A.3 定理 5.3.2 证明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