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打捆机D型打结器结构及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外压捆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打结器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1.2.3 国内打结器的研发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7-1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D型打结器及其辅助机构的组成 | 第20-28页 |
2.1 整机的结构及主要附属机构 | 第21-24页 |
2.1.1 捆扎控制机构 | 第21-22页 |
2.1.2 送绳机构 | 第22页 |
2.1.3 拨绳机构 | 第22-23页 |
2.1.4 活塞机构 | 第23-24页 |
2.1.5 拨叉喂入机构 | 第24页 |
2.2 D型打结器主要部件及功能 | 第24-27页 |
2.2.1 驱动齿盘 | 第25页 |
2.2.2 机架 | 第25-26页 |
2.2.3 夹绳盘 | 第26页 |
2.2.4 割绳杆和打结嘴 | 第26-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打结系统原理 | 第28-36页 |
3.1 高速摄像技术系统介绍 | 第28-30页 |
3.2 试验目的 | 第30-33页 |
3.2.1 测试指标 | 第31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3.2.3 试验台动力确定 | 第33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4 D型打结器运动学与时序分析 | 第36-43页 |
4.1 D型打结器运动学分析 | 第36-38页 |
4.1.1 夹绳盘自由度的分析 | 第36-37页 |
4.1.2 打结机构自由度的分析 | 第37-38页 |
4.1.3 割绳机构自由度的分析 | 第38页 |
4.2 空间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4.3 扎捆打结时序分析 | 第39-41页 |
4.3.1 夹绳盘齿轮随打结器主轴转速的参数 | 第39-40页 |
4.3.2 打结嘴随打结器主轴转速的参数 | 第40页 |
4.3.3 割绳杆随打结器主轴转速的参数 | 第40-41页 |
4.3.4 部件运动循环图 | 第41页 |
4.4 小结 | 第41-43页 |
5 D型打结器的结构改进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43-56页 |
5.1 D型打结器驱动齿盘的结构分析 | 第43-50页 |
5.1.1 齿盘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43-44页 |
5.1.2 驱动齿盘内齿的设计 | 第44-46页 |
5.1.3 驱动齿盘外齿的设计 | 第46页 |
5.1.4 凸轮轮廓的设计 | 第46-50页 |
5.1.5 驱动齿盘的整体结构 | 第50页 |
5.2 打结器的其余部件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50-54页 |
5.2.1 打结嘴齿轮的设计 | 第50-52页 |
5.2.2 夹绳盘的设计 | 第52-54页 |
5.3 打结器装配体模型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6 基于ANSYS对驱动齿盘的有限元分析 | 第56-69页 |
6.1 锥齿的受力分析 | 第56-58页 |
6.1.1 锥齿的受力计算 | 第56-57页 |
6.1.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 第57页 |
6.1.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 第57-58页 |
6.2 基于ADAMS对内廓凸轮的受力分析 | 第58-61页 |
6.2.1 ADAMS简介 | 第58页 |
6.2.2 内廓凸轮的受力分析 | 第58-59页 |
6.2.3 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6.3 驱动齿盘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65页 |
6.3.1 驱动齿盘的材料分析 | 第61-62页 |
6.3.2 ANSYS简介 | 第62页 |
6.3.3 驱动齿盘的应力分析 | 第62-65页 |
6.4 驱动齿盘的疲劳分析 | 第65-68页 |
6.4.1 疲劳寿命计算的基本概念 | 第65-67页 |
6.4.2 驱动齿盘疲劳寿命计算 | 第67-68页 |
6.5 小结 | 第68-69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9-71页 |
7.1 结论 | 第69-70页 |
7.2 讨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