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2页 |
| ·建筑结构转换层概述 | 第10-15页 |
| ·转换层结构概念的提出 | 第10页 |
| ·转换层的功能 | 第10-11页 |
| ·转换层结构的主要型式 | 第11-14页 |
| ·转换层结构的布置原则 | 第14页 |
| ·转换层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厚板转换层概述 | 第15-22页 |
| ·厚板转换层工程应用简况以及设计要求 | 第15-17页 |
| ·厚板转换结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厚板转换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抗震计算理论 | 第22-34页 |
| ·静力法 | 第22页 |
| ·反应谱法 | 第22-28页 |
| ·模态分析 | 第22-23页 |
| ·设计反应谱曲线 | 第23-26页 |
| ·等效地震荷载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 ·时程分析法 | 第28-34页 |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29页 |
| ·结构振动模型 | 第29-31页 |
| ·恢复力模型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有限元理论 | 第34-42页 |
| ·有限元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 第34页 |
|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 第34-38页 |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38-42页 |
| 第四章 厚板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 | 第42-72页 |
| ·工程概况 | 第42-44页 |
| ·创建模型 | 第44-46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46-55页 |
| ·结构自振频率 | 第46-48页 |
| ·结构空间振型 | 第48-52页 |
| ·结构振型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 | 第52-55页 |
| ·结构振型分析的结论 | 第55页 |
| ·水平地震作用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 | 第55-66页 |
| ·结构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 | 第57-62页 |
| ·楼层地震剪力 | 第62-64页 |
| ·厚板的受力分析 | 第64-66页 |
| ·水平地震作用下弹性时程法分析 | 第66-71页 |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66-67页 |
| ·结构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67-69页 |
| ·弹性时程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比较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结构和厚板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72-86页 |
| ·前言 | 第72-73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73-77页 |
| ·结构自振周期 | 第73-74页 |
| ·结构振型 | 第74-77页 |
|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分析 | 第77-84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分析 | 第77-79页 |
| ·时程法层位移、层间位移角的分析 | 第79-81页 |
| ·楼层地震剪力分配和传力途径的分析 | 第81-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 第86-87页 |
| ·相关问题的研究建议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