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关于城市社区定义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城市社区类型划分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从社区组织及其运行机制角度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从社区自治角度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5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 第16页 |
1.2.6 关于社区治理理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7 研究评述 | 第17-19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社区 | 第21页 |
2.1.2 城市社区 | 第21-22页 |
2.1.3 城市社区治理 | 第22页 |
2.1.4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3页 |
2.2.2 社会整合理论 | 第23-24页 |
2.2.3 社会冲突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3.1 万象市城市社区的基本概述 | 第26-28页 |
3.1.1 万象市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 | 第26页 |
3.1.2 万象市城市社区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3.1.3 万象市城市社区发展的特征 | 第27-28页 |
3.2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3.2.1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 | 第28页 |
3.2.2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 | 第28-29页 |
3.3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 第29-31页 |
3.3.1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本分析 | 第29页 |
3.3.2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的效益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万象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4.1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4.1.1 社区管理权责不分明 | 第31页 |
4.1.3 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 第31-32页 |
4.1.4 社会组织参与不足 | 第32页 |
4.1.5 制度保障不足 | 第32-33页 |
4.2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3-36页 |
4.2.1 城市发展治理历史方面的原因 | 第33页 |
4.2.2 城市社区治理法律方面的原因 | 第33-34页 |
4.2.3 城市社区治理途径方面的原因 | 第34页 |
4.2.4 城市社区治理主体方面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中国典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36-41页 |
5.1 中国典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 第36-38页 |
5.1.1 江汉模式——社区自治型 | 第36-37页 |
5.1.2 上海模式——行政主导型 | 第37-38页 |
5.1.3 南宁模式——混合治理型 | 第38页 |
5.2 中国典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5.2.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38-39页 |
5.2.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39页 |
5.2.3 坚持权责分明的管理思想 | 第39-40页 |
5.2.4 坚持协调发展的管理方法 | 第40-41页 |
第六章 万象市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 第41-44页 |
6.1 健全社区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页 |
6.2 加强社区治理人员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6.3 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 第42页 |
6.4 提升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度 | 第42-43页 |
6.5 扶持社区组织发展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