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领土论文--国际组织法论文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的国际法审视及中国因应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3页
第一章 北极理事会的法律属性及其在北极治理中的转型第13-31页
    第一节 北极理事会的法律属性第13-24页
        一、 北极理事会的产生与发展第13-16页
        二、 北极理事会的运转模式第16-22页
        三、 北极理事会在国际法上的定性第22-24页
    第二节 北极理事会的转型第24-31页
        一、 北极国际局势与北极治理的新发展第24-27页
        二、 北极理事会立法功用的出现第27-29页
        三、 北极理事会向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转变第29-31页
第二章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的基本内容第31-43页
    第一节 观察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31-35页
        一、 观察员的概念和特征第31-32页
        二、 观察员制度的形成第32-33页
        三、 观察员制度的发展趋势第33-35页
    第二节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构成第35-38页
        一、 按权利范围划分第35-37页
        二、 按成员性质划分第37-38页
    第三节 《观察员手册》指导下的观察员资格取得与参会制度第38-43页
        一、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资格取得第39-41页
        二、 观察员的参会制度第41-43页
第三章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对构建北极新秩序的影响第43-51页
    第一节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对北极地区法律制度走向的影响第43-48页
        一、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影响北极法律制度发展的背后因素第43-46页
        二、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影响北极法律制度发展的模式选择第46-48页
    第二节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对争端解决的间接影响第48-51页
        一、 北极理事会及其观察员制度参与北极争端解决的现实性第48-49页
        二、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下的传统国际法争端解决方法第49-51页
第四章 中国面临的局势与因应第51-62页
    第一节 观察员身份参与对于中国北极权益的积极影响第51-54页
        一、 列席会议权第51-52页
        二、 发言权第52-53页
        三、 参与项目的执行与合作第53页
        四、 分论坛的发起第53-54页
    第二节 中国受到的主要限制第54-57页
        一、 “高门槛”的束缚第54-55页
        二、 核心权利的缺失第55-57页
    第三节 中国的应对第57-62页
        一、 中国应采取的基本立场第57-58页
        二、 中国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第58-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第67-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belius音乐软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犯罪成立视野内的被害人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