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化论文--农业生产作业机械化工艺组织论文--水稻生产机械化论文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7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研究进展第10-18页
        2.1 常规盘育毯状小苗机插技术发展概况第10-11页
        2.2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发展概况第11-13页
        2.3 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第13-18页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9-20页
        4.1 研究内容第19页
        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7页
第二章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第27-39页
    1 引言第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2.1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2 测定内容及方法第28页
        2.3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3.1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第29-30页
        3.2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的影响第30-31页
        3.3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及茎鞘干物质转运的影响第31-32页
        3.4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的影响第32-34页
        3.5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阶段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的影响第34-35页
    4 讨论第35-36页
        4.1 钵苗机插密度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35页
        4.2 钵苗机插密度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第三章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9-49页
    1 引言第39-4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0页
        2.1 试验方法第40页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0页
        2.3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第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3.1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影响第40-41页
        3.2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叶面积构成的影响第41-42页
        3.3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的影响第42-43页
        3.4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第43-45页
    4 讨论第45-46页
        4.1 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5页
        4.2 钵苗机插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第四章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株型及冠层微气象的影响第49-61页
    1 引言第4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2.1 试验方法第49页
        2.2 测定内容及方法第49-50页
        2.3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第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3.1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株型的影响第50-53页
        3.2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冠层微气象的影响第53-55页
        3.3 钵苗机插不同类型水稻株型与冠层微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第55-57页
    4 讨论第57-59页
        4.1 钵苗机插密度对水稻株型的影响第57-58页
        4.2 钵苗机插密度对水稻冠层微气象的影响及调控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61-62页
        1.1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第61页
        1.2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第61页
        1.3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株型及冠层微气象的影响第61页
        1.4 钵苗机插高产适应性及技术要点第61-62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2页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套灌区不同尺度土壤特性空间变异规律与GSWAP模型的区域土壤水盐动态模拟
下一篇:拟合齿轮五杆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