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42页 |
1.1 纳米科技简介 | 第12页 |
1.2 超分子化学概念 | 第12-14页 |
1.3 表界面自组装的驱动作用 | 第14-24页 |
1.3.1 氢键 | 第15-19页 |
1.3.2 范德华力 | 第19-22页 |
1.3.3 配位作用 | 第22-24页 |
1.4 调控自组装结构的外场因素 | 第24-32页 |
1.4.1 温度对组装结构的调控 | 第25-26页 |
1.4.2 主客体作用对组装结构的调控 | 第26-27页 |
1.4.3 光照对组装结构的调控 | 第27-29页 |
1.4.4 溶剂对组装结构的调控 | 第29-30页 |
1.4.5 其它外场调控作用 | 第30-32页 |
1.5 STM在表面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第32-37页 |
1.6 界面研究的常用方法简介 | 第37-39页 |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39-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8页 |
2.1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其工作原理 | 第42-45页 |
2.2 实验装置及方法简介 | 第45-47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45-46页 |
2.2.2 实验的主要材料 | 第46-47页 |
2.3 STM的优缺点简述 | 第47-48页 |
3 化学活性小分子调控二维手性组装结构 | 第48-66页 |
3.1 引言 | 第48-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3.3.1 PT2分子在界面上的二维手性组装 | 第53-55页 |
3.3.2 5A-acid与5A-ate分别在庚酸/HOPG界面的组装结构 | 第55-56页 |
3.3.3 PT2与5A-acid原位反应对手性组装结构的调控 | 第56-60页 |
3.3.4 PT2与5A-ate原位反应对手性组装结构的调控 | 第60-63页 |
3.3.5 PT2与5A-acid体相反应形成的手性组装结构 | 第63-64页 |
3.3.6 PT2与5A-ate体相反应形成的手性组装结构 | 第64-65页 |
3.4 小结 | 第65-66页 |
4 主客体与热诱导协同调控二维阵列组装结构 | 第66-88页 |
4.1 引言 | 第66-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5页 |
4.3.1 H_3TTCA分子在HOPG基底上的组装行为 | 第70-75页 |
4.3.2 H_3TTCA与H_2Pc共混体系在HOPG基底上的组装行为 | 第75-79页 |
4.3.3 H_3TTCA与H_2Pc共混体系界面组装结构的温度调控 | 第79-83页 |
4.3.4 H_3TTCA与H_2Pc共混体系界面组装结构机制的探究 | 第83-85页 |
4.4 小结 | 第85-88页 |
5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0-10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