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桩的发展 | 第10-16页 |
1.1.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缺点 | 第10-12页 |
1.1.2 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桩在国外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3 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桩在国内的发展 | 第13-16页 |
1.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竹节桩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国外竹节桩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竹节桩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0-21页 |
2 变径节桩的受力机理及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21-31页 |
2.1 变径节桩的受力机理 | 第21-25页 |
2.1.1 竖向荷载下普通管桩的工作机理 | 第21-22页 |
2.1.2 竖向荷载作用下变径节桩的工作机理 | 第22-23页 |
2.1.3 竖向上拔荷载作用下变径节桩的工作机理 | 第23页 |
2.1.4 竖向荷载作用下变径节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 | 第23-25页 |
2.2 管桩的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25-31页 |
2.2.1 承载力确定的常用方法 | 第25-26页 |
2.2.2 单桩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2.2.3 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9页 |
2.2.4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3 变径节桩现场静载荷试验设计 | 第31-44页 |
3.1 试验概况 | 第31-33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31-32页 |
3.1.2 地质条件 | 第32-33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33-39页 |
3.2.1 变径节桩参数设计 | 第33-34页 |
3.2.2 变径节桩打桩 | 第34-36页 |
3.2.3 基坑开挖 | 第36-37页 |
3.2.4 灌芯钢筋笼设计及加工 | 第37-39页 |
3.3 桩身应变监测 | 第39-43页 |
3.3.1 桩身应变监测方法 | 第39-40页 |
3.3.2 钢筋应力计监测 | 第40页 |
3.3.3 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 | 第40-41页 |
3.3.4 光纤和应力计的铺设 | 第41-43页 |
3.4 低应变动测 | 第43-44页 |
4 现场载荷试验研究 | 第44-71页 |
4.1 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 | 第44-54页 |
4.1.1 现场静载荷试验 | 第44-45页 |
4.1.2 PHB 桩与 PHC 桩 Q-s 曲线 | 第45-50页 |
4.1.3 PHB 桩与 PHC 桩桩身轴力曲线 | 第50-52页 |
4.1.4 PHB 桩与 PHC 桩桩端阻力 | 第52-54页 |
4.2 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 | 第54-60页 |
4.2.1 现场静载荷试验 | 第54-55页 |
4.2.2 PHB 桩与 PHC 桩 U-Δ曲线 | 第55-58页 |
4.2.3 PHB 桩与 PHC 桩桩身轴力曲线 | 第58-60页 |
4.3 单桩复合静载荷试验 | 第60-68页 |
4.3.1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试验 | 第61-62页 |
4.3.2 单桩复合现场静载荷试验 | 第62-63页 |
4.3.3 单桩复合地基 P-s 曲线 | 第63-64页 |
4.3.4 复合地基增强体与自由单桩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8页 |
4.4 试验结果汇总分析 | 第68-7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