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沉淀池基本理论 | 第11-14页 |
1.2.1 沉淀类型 | 第11-12页 |
1.2.2 理想沉淀池沉淀原理 | 第12-13页 |
1.2.3 沉淀池的类型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数值模拟方法 | 第18-30页 |
2.1 CFD 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前处理软件 Gambit | 第18-19页 |
2.1.2 求解器 Fluent6.2 | 第19页 |
2.1.3 后处理 | 第19-20页 |
2.2 数学模型 | 第20-28页 |
2.2.1 湍流模型 | 第20-23页 |
2.2.2 多相流模型 | 第23-24页 |
2.2.3 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2.2.4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5-26页 |
2.2.5 流场的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2.3 网格的划分和边界条件 | 第28-30页 |
2.3.1 网格和网格单元类型 | 第28-29页 |
2.3.2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第3章 温度模型验证及二沉池模型的建立 | 第30-41页 |
3.1 温度数学模型及验证 | 第30-33页 |
3.1.1 温度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3.1.2 温度模型的验证 | 第31-33页 |
3.2 平流式二沉池模型建立 | 第33-37页 |
3.2.1 模型建立 | 第33页 |
3.2.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确定 | 第33-35页 |
3.2.3 平流式二沉池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3.3 辐流式二沉池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3.1 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3.3.2 网格的划分和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3.3.3 辐流式二沉池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水温对平流式二沉池运行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41-54页 |
4.1 进水和池内水无温差时水温对平流式二沉池的影响分析 | 第41-46页 |
4.2 改善低温时二沉池出水水质的举措 | 第46-50页 |
4.2.1 改变颗粒粒径 | 第46-47页 |
4.2.2 改变颗粒密度 | 第47-49页 |
4.2.3 设置出水挡板 | 第49-50页 |
4.3 进水和池内水的温差对平流式二沉池的影响分析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水温对辐流式二沉池运行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54-65页 |
5.1 进水与池内水无温差时水温对辐流式二沉池的影响分析 | 第54-57页 |
5.2 改善低温时二沉池出水水质的举措 | 第57-60页 |
5.2.1 改变颗粒粒径 | 第57-59页 |
5.2.2 改变颗粒密度 | 第59-60页 |
5.3 进水与池内水的温差对辐流式二沉池的影响分析 | 第60-63页 |
5.4 平流式二沉池和辐流式二沉池对水温的敏感性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附录B (水的密度和粘度随水温变化) | 第72-75页 |
附录C (DEFINE_UDS_UNSTEADY 宏)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