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7-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7-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7页 |
(一) 关于行政组织文化方面 | 第11-13页 |
(二) 关于公务员职业化塑造 | 第13-17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页 |
四、拟采取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与行政组织文化相关性分析 | 第20-34页 |
一、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内涵 | 第20-22页 |
(一) 公务员职业化 | 第20-21页 |
(二)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 | 第21-22页 |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内涵分析 | 第22-28页 |
(一) 组织文化 | 第22页 |
(二) 行政组织文化 | 第22-28页 |
三、行政组织文化与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关系分析 | 第28-34页 |
(一) 行政组织文化本身具有塑造功能 | 第28-29页 |
(二) 行政组织文化之于公务员职业化塑造重要作用的凸显 | 第29-30页 |
(三) 积极行政组织文化之于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指导作用 | 第30-32页 |
(四)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有利于行政组织文化的整合创新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理论基础 | 第34-41页 |
一、组织文化塑造理论 | 第34-35页 |
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 第35-36页 |
三、亚当·斯密的“分工促进社会”理论 | 第36-37页 |
四、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理论 | 第37-38页 |
五、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现状 | 第41-49页 |
一、我国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基础的奠定 | 第41-44页 |
(一)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制度保障的确立 | 第41-43页 |
(二)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文化支撑的形成 | 第43-44页 |
二、我国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尚存薄弱环节 | 第44-49页 |
(一)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理念的缺失 | 第44-45页 |
(二)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实践的缺位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基于行政组织文化的公务员职业化塑造路径选择 | 第49-63页 |
一、以行政物质文化为基础,塑造公务员职业化形象 | 第49-52页 |
(一) 塑造得体气质形象,强化公务员国家意识 | 第49-51页 |
(二) 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端正公务员职业动机 | 第51-52页 |
二、以行政精神文化为核心,培育公务员职业化素养 | 第52-58页 |
(一) 确立正确行政价值取向,培育健康职业心理 | 第52-55页 |
(二) 培养全心为民服务理念,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 第55-56页 |
(三) 坚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塑造职业行为规范 | 第56-58页 |
三、以行政制度文化为保障,提升公务员职业化技能 | 第58-63页 |
(一) 改革公务员更新机制,确保公务员整体素质的稳定 | 第58-60页 |
(二) 强化公务员培训机制,促进公务员能力水平的提高 | 第60-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