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农户信贷行为的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农村金融供给的研究综述第13页
        1.2.3 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第14-16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农户信贷可得性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农户贷款的风险特征第17-18页
        2.1.1 客观性第17页
        2.1.2 周期性第17页
        2.1.3 特殊性第17-18页
    2.2 农户信贷相关理论第18-23页
        2.2.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第18-19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21页
        2.2.3 信贷配给理论第21-22页
        2.2.4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4-37页
    3.1 信贷关系特征第24-26页
        3.1.1 关系长度第24-25页
        3.1.2 关系强度第25-26页
    3.2 农户特征第26-31页
        3.2.1 年龄第26-28页
        3.2.2 职业第28页
        3.2.3 文化程度第28页
        3.2.4 家庭劳动人口第28-30页
        3.2.5 政治面貌第30页
        3.2.6 社会评价第30-31页
    3.3 家庭财务特征第31-33页
        3.3.1 净资产第31-32页
        3.3.2 净收入第32-33页
        3.3.3 家庭储蓄第33页
        3.3.4 耕地面积第33页
    3.4 信贷合约特征第33-35页
        3.4.1 贷款金额第33-34页
        3.4.2 贷款期限第34页
        3.4.3 贷款利率第34-35页
        3.4.4 贷款用途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7-45页
    4.1 模型假定第37-38页
    4.2 变量选取第38-40页
        4.2.1 被解释变量 Ln(LQ)的选取第38-39页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第39-40页
    4.3 各影响因素基本统计分析第40页
    4.4 计量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4.5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1-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对策建议第45-48页
    5.1 农户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贷条件第45-46页
        5.1.1 改善农户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水平第45页
        5.1.2 强化与银行的信用关系第45-46页
        5.1.3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第46页
    5.2 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贷款机制第46-47页
        5.2.1 提高软信息的生产能力第46页
        5.2.2 建立并随时更新农户信息系统第46-47页
        5.2.3 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第47页
    5.3 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释放--以新郑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为例
下一篇:中国市场债务抵押债券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