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部门权力利益化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9-12页 |
(一) 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1. 利益 | 第9-10页 |
2. 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涵义及界定 | 第10-11页 |
(二) 政府部门利益的理性探讨 | 第11-12页 |
1. 马克思主义者对政府部门利益的认识 | 第11页 |
2. 新制度学派对政府部门利益的认识 | 第11-12页 |
3. 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部门利益的认识 | 第12页 |
二、部门权力利益化的表现及危害 | 第12-18页 |
(一) 部门权力利益化的表现 | 第13-15页 |
1. 公权部门与私权部门的利益博弈 | 第13页 |
2. 公权部门之间利益的博弈 | 第13-14页 |
3. 挂靠在政府部门屋檐下的企事业单位间的博弈与冲突 | 第14-15页 |
(二) 部门权力利益化的潜在危害—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运行失范的重要表征 | 第15-18页 |
1. 造成政府公信力的降低,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 第15-16页 |
2. 造成利益寻租集团的形成,加重政府的腐败程度 | 第16页 |
3. 造成政府行政效率的下降,浪费社会的公共资源 | 第16-17页 |
4. 破坏国家政治环境的稳定,威胁社会的和谐 | 第17-18页 |
5. 破环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扭曲社会的公共正义 | 第18页 |
三、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原因解析 | 第18-25页 |
(一) 公共权力与经济利益挂钩是部门利益化的直接原因 | 第18-20页 |
1. 公共权力与经济利益的密切联系造成部门利益化 | 第18-19页 |
2. 公共行政权力与利益联系造成部门利益化的实例表现 | 第19-20页 |
(二) 政府机构分工过细是部门利益化的间接原因 | 第20-21页 |
(三) 政府职权部门职能划分不清,职责交叉严重是部门利益化的主要原因 | 第21-22页 |
(四) 行政立法的部门化错误倾向是部门利益化的法制原因 | 第22-23页 |
1. 行政法律法规制定的部门化是部门利益化的顽疾 | 第22页 |
2. 临时性行政法规是解决部门权力利益化问题的掣肘 | 第22-23页 |
(五) 行政监督体系不健全,行政监督弱化是部门利益化的外部原因 | 第23页 |
(六) 计划经济和政府旧体制的遗留是部门利益化的历史原因 | 第23-25页 |
1. 历史上: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 | 第23-24页 |
2. 我国政府条块分割体制的遗留 | 第24-25页 |
四、部门权力利益化问题的治理对策 | 第25-36页 |
(一)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 第25-26页 |
1.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 第25-26页 |
2. 转变政府职能,让第三部门代替政府履行某种具体的社会服务职能 | 第26页 |
(二) 建立并科学细化公共财政制度 | 第26-28页 |
1. 公共财政制度切断部门利益化经济命脉 | 第27页 |
2. 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权力的公共性的制度保障 | 第27-28页 |
(三) 进行大部制改革,着力实现行政三分以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 | 第28-31页 |
1. 大刀阔斧进行大部制改革,为化解部门利益化问题提供制度安排 | 第28-29页 |
2. 行政三分——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治理部门利益化问题的保证 | 第29-31页 |
3. 大部制改革——改革三权合一体制 | 第31页 |
(四) 摒弃"部门立法",以公共立法来规范公权力的行使 | 第31-33页 |
(五) 创新行政内部监督体制,强化外部监督以形成监督合力 | 第33-35页 |
1. 着力创新行政内部监督机制 | 第33页 |
2. 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形成行政监督的合力 | 第33-35页 |
(六) 继续着力保证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和配套制度的建设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