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纠纷的解决机制研究--以H县D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理论意义第9-10页
        1.1.3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理论和政策依据第14-17页
        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14-15页
        1.3.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第15页
        1.3.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第15-16页
        1.3.4 执政党的建设理论第16页
        1.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16-17页
        1.3.6 中央一号文件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9页
2 乡村纠纷问题综述第19-24页
    2.1 乡村纠纷的内涵第19-20页
    2.2 乡村纠纷的类型第20-24页
        2.2.1 乡村婚姻纠纷第20-21页
        2.2.2 乡村家庭矛盾纠纷第21页
        2.2.3 乡村邻里纠纷第21页
        2.2.4 乡村经济纠纷第21-22页
        2.2.5 乡村土地纠纷第22-23页
        2.2.6 乡村干群纠纷第23-24页
3 乡村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第24-28页
    3.1 乡村纠纷产生的原因第24-26页
        3.1.1 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第24页
        3.1.2 配套法制不够健全第24-25页
        3.1.3 利益冲突广泛存在第25-26页
    3.2 乡村纠纷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第26-28页
        3.2.1 乡村纠纷影响农村物质文明的发展第26页
        3.2.2 乡村纠纷影响农村精神文明的推进第26-27页
        3.2.3 乡村纠纷影响农村政治文明的进步第27-28页
4 乡村纠纷解决机制建立的制约因素第28-32页
    4.1 村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法律意识因素第28-29页
        4.1.1 封建迷信和小农意识因素第28-29页
        4.1.2 乡村法律权威地位因素第29页
    4.2 乡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水平因素第29-30页
        4.2.1 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淡薄第29-30页
        4.2.2 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第30页
    4.3 农村工作困难和农民增收瓶颈因素第30-32页
        4.3.1 开展农村工作困难较多第30-31页
        4.3.2 制约农民增收瓶颈凸显第31-32页
5 建立健全乡村纠纷解决机制第32-39页
    5.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作用第32-34页
        5.1.1 提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意识第32-33页
        5.1.2 强化村民科学发展观意识第33-34页
    5.2 建立健全乡村纠纷思想政治解决机制第34-37页
        5.2.1 积极搭建党群对话沟通平台第34-35页
        5.2.2 牢固树立乡村法律法规权威第35-36页
        5.2.3 广泛构建乡村纠纷三级调处机制第36-37页
    5.3 建立健全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第37-39页
        5.3.1 切实发挥标兵模范的榜样作用第37页
        5.3.2 探索运用“三位一体”组织模式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文化生活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A村为例
下一篇:吴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中的政府管理政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