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陕西省高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基本理论第15-27页
    2.1 创新创业的内涵第15-16页
        2.1.1 创新的内涵第15页
        2.1.2 创业的内涵第15-16页
        2.1.3 创新创业的内涵第16页
    2.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概念、目标和特点第16-19页
        2.2.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概念第16-17页
        2.2.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第17-18页
        2.2.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第18-19页
    2.3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涵、目标和特点第19-22页
        2.3.1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涵第19页
        2.3.2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目标第19-20页
        2.3.3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特点第20-22页
    2.4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涵义、性质和构成第22-23页
        2.4.1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涵义第22页
        2.4.2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性质第22页
        2.4.3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构成第22-23页
    2.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3-24页
        2.5.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3页
        2.5.2 劳动创新理论第23-24页
        2.5.3 需求层次理论第24页
    2.6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关系辨析第24-25页
        2.6.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宗旨共通第24页
        2.6.2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第24-25页
        2.6.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改革第25页
    2.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现实意义第25-27页
        2.7.1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第25-26页
        2.7.2 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第26页
        2.7.3 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第26-27页
3 陕西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调查及分析第27-49页
    3.1 调研方案设计第27-28页
        3.1.1 调查方法第27页
        3.1.2 问卷设计第27-28页
        3.1.3 调查样本第28页
        3.1.4 问卷回收第28页
    3.2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取得的成就第28-29页
        3.2.1 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第28-29页
        3.2.2 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第29页
    3.3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49页
        3.3.1 认知不足第29-40页
        3.3.2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第40-41页
        3.3.3 课程设置不合理第41-43页
        3.3.4 教材选编不够科学第43页
        3.3.5 教学内容不明确第43-44页
        3.3.6 教学方法单一第44-46页
        3.3.7 师资力量薄弱第46-47页
        3.3.8 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第47-49页
4 国外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经验与启示第49-53页
    4.1 美国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经验与启示第49-50页
        4.1.1 实践及经验第49页
        4.1.2 借鉴与启示第49-50页
    4.2 日本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经验与启示第50-51页
        4.2.1 实践及经验第50-51页
        4.2.2 借鉴与启示第51页
    4.3 德国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经验与启示第51-53页
        4.3.1 实践及经验第51-52页
        4.3.2 借鉴与启示第52-53页
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第53-63页
    5.1 更新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理念第53-54页
        5.1.1 功利性教育转向人本性教育第53页
        5.1.2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第53-54页
    5.2 完善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54页
        5.2.1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促进原则第54页
        5.2.2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第54页
    5.3 明确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第54-55页
        5.3.1 增强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第54-55页
        5.3.2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第55页
    5.4 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第55-56页
        5.4.1 兼设必修课与选修课第55-56页
        5.4.2 推出多种形式实践课第56页
    5.5 加强教材建设科学选编教材第56页
        5.5.1 科学选编理论教材第56页
        5.5.2 加强实践教材建设第56页
    5.6 改革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内容第56-57页
        5.6.1 明确课程内容体系第56-57页
        5.6.2 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第57页
        5.6.3 合理借鉴域外经验第57页
    5.7 更新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方法第57-58页
        5.7.1 案例教学法第57-58页
        5.7.2 诊所教学法第58页
        5.7.3 创新实践教学法第58页
    5.8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第58-60页
        5.8.1 完善高层次知识产权教育人才引进机制第59页
        5.8.2 建立健全现有知识产权专职教师培训体系第59-60页
        5.8.3 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第60页
    5.9 健全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评价机制第60-63页
        5.9.1 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第61页
        5.9.2 单一性评价者转向多元化评价第61-63页
结论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7页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评价情况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杠杆率、资产负债率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于非金融企业视角
下一篇:公司治理、不确定性与现金持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