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8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集资房买卖合同的内涵及效力认定 | 第19-25页 |
2.1 集资房之历史沿革及内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集资房的产生背景 | 第19-20页 |
2.1.2 集资房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3 集资房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1-22页 |
2.2 集资房买卖合同之效力辨析 | 第22-23页 |
2.2.1 无效说 | 第22-23页 |
2.2.2 有效说 | 第23页 |
2.3 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集资房买卖合同中继续履行请求权之行使困境 | 第25-31页 |
3.1 集资房买卖合同实例分析 | 第25-27页 |
3.1.1 案情介绍 | 第25页 |
3.1.2 审理情况 | 第25-26页 |
3.1.3 此案引发的典型法律问题 | 第26-27页 |
3.2 集资房买卖合同中继续履行请求权之理论基础及条件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3.2.1 理论基础争议 | 第27-28页 |
3.2.2 积极条件不统一 | 第28-29页 |
3.2.3 消极条件较模糊 | 第29-30页 |
3.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域外保障房流转及其买卖合同中继续履行请求权的借鉴 | 第31-36页 |
4.1 域外保障房的流转限制 | 第31-33页 |
4.1.1 绝对的流转限制 | 第31页 |
4.1.2 相对的流转限制 | 第31-32页 |
4.1.3 租售并举的相对流转限制 | 第32-33页 |
4.2 域外不动产转让合同中继续履行请求权的条件分析 | 第33-34页 |
4.2.1 继续履行请求权的优先性 | 第33页 |
4.2.2 诉讼时效的适用 | 第33-34页 |
4.2.3 履行费用过高的界限 | 第34页 |
4.3 域外不动产买卖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范围 | 第34-35页 |
4.3.1 基于有权占有的损害赔偿范围 | 第34-35页 |
4.3.2 基于违约行为的损害赔偿范围 | 第35页 |
4.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集资房买卖合同中继续履行请求权的法律实现 | 第36-44页 |
5.1 集资房买卖合同中继续履行请求权的法律确认 | 第36-39页 |
5.1.1 以意思自治为原则保障期待利益 | 第36页 |
5.1.2 以合同关系为基础的实现路径分析 | 第36-38页 |
5.1.3 以占有利益为基础的实现路径分析 | 第38-39页 |
5.2 保障司法裁判中当事人的利益选择 | 第39-43页 |
5.2.1 具体细化集资房产权的裁判内容 | 第39-42页 |
5.2.2 妥善处理集资房产权的法益变动 | 第42-43页 |
5.3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1、结论 | 第44-45页 |
2、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