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18-19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9页 |
1.5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9页 |
2.1 资本批判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2.1.1 资本批判理论的提出 | 第20-22页 |
2.1.2 资本批判理论的发展 | 第22-23页 |
2.1.3 资本批判理论的意义 | 第23-24页 |
2.2 生态的概念界定 | 第24-28页 |
2.2.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 第26-27页 |
2.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 第27-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 | 第29-38页 |
3.1 山西在转型综改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果 | 第29-30页 |
3.1.1 理论层面: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 第29-30页 |
3.1.2 现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 | 第30页 |
3.2 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3.2.1 “过度消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超标 | 第31-32页 |
3.2.2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矿产资源破环严重 | 第32-33页 |
3.2.3 滥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覆盖率不高 | 第33页 |
3.2.4 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水资源濒临枯竭 | 第33-34页 |
3.3 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3.3.1 产业结构比重失调,资源利用率低 | 第35页 |
3.3.2 公众忽视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 第35-36页 |
3.3.3 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对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38-47页 |
4.1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和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有机统一 | 第39页 |
4.2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对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 | 第39-43页 |
4.2.1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要以遵循生态发展自然规律为前提 | 第40-41页 |
4.2.2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山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第41-42页 |
4.2.3 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发展 | 第42-43页 |
4.3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对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 | 第43-46页 |
4.3.1 立足整体性思维,多方协调共促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 第44-45页 |
4.3.2 立足省情,时刻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向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思考 | 第47-57页 |
5.1 转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机制 | 第47-48页 |
5.2 优化资源开发,培养环保节约意识 | 第48-49页 |
5.3 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生态文明机制 | 第49-51页 |
5.4 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生态文明考核机制 | 第51-52页 |
5.5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第52-53页 |
5.6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实现新能源技术应用 | 第53-55页 |
5.7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 第55-56页 |
5.8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1、结论 | 第57页 |
2、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