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路线 | 第10-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审计技术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3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3.4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及其技术方法概述 | 第17-24页 |
2.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17-18页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及其特征 | 第19-21页 |
2.2.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 第19-20页 |
2.2.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特征 | 第20-21页 |
2.3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及其特征 | 第21-24页 |
2.3.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 | 第21-22页 |
2.3.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的特征 | 第22-24页 |
3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分析 | 第24-38页 |
3.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取证方法 | 第24-32页 |
3.1.1 会计统计类取证方法 | 第24-27页 |
3.1.2 侦查询问类取证方法 | 第27-30页 |
3.1.3 技术辅助类取证方法 | 第30-32页 |
3.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评价方法 | 第32-34页 |
3.2.1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第32页 |
3.2.2 层次分析法 | 第32-33页 |
3.2.3 专家意见法 | 第33页 |
3.2.4 其他审计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3.3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的选择 | 第34-38页 |
3.3.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选择的标准 | 第34-35页 |
3.3.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选择的步骤 | 第35-38页 |
4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环境分析 | 第38-46页 |
4.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应用环境:大数据 | 第38-39页 |
4.2 大数据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的机遇 | 第39-41页 |
4.2.1 审计取证技术更加多元化 | 第39-40页 |
4.2.2 从局部分析拓展到总体分析 | 第40页 |
4.2.3 从因果分析拓展到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2.4 政策评价方法应用更便捷 | 第41页 |
4.3 大数据环境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4.3.1 审计数据采集和整理不到位 | 第41-42页 |
4.3.2 数据分析质量不高及运用不当 | 第42-43页 |
4.3.3 审计数据的安全受威胁 | 第43页 |
4.4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43-46页 |
4.4.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理论发展不成熟 | 第43-44页 |
4.4.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相关制度规范未建立 | 第44页 |
4.4.3 数据采集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 | 第44页 |
4.4.4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不灵活 | 第44-45页 |
4.4.5 审计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 第45-46页 |
5 A省去产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应用分析 | 第46-59页 |
5.1 审计项目概况 | 第46-47页 |
5.2 审计技术方法分析 | 第47-57页 |
5.2.1 确定审计重点的技术方法 | 第47-50页 |
5.2.2 确定核查方向的技术方法 | 第50页 |
5.2.3 核查审计事项的技术方法 | 第50-57页 |
5.3 案例评价 | 第57-59页 |
6 优化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技术方法的建议 | 第59-62页 |
6.1 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相关制度规范 | 第59页 |
6.2 创新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组织方式 | 第59-60页 |
6.3 构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体系 | 第60页 |
6.4 建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数据库 | 第60-61页 |
6.5 组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人才库 | 第61-62页 |
7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