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中能碳离子束辐射百脉根突变体库创制及花瓣衰老延迟突变体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2-35页
    1.1 植物诱变育种研究现状第12-20页
        1.1.1 化学诱变第12-13页
        1.1.2 生物诱变第13-15页
        1.1.3 物理诱变第15-20页
    1.2 百脉根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1 百脉根简介第20-21页
        1.2.2 百脉根花发育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分子标记技术介绍第22-24页
        1.3.1 RFLP分子标记第23页
        1.3.2 RAPD、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第23-24页
        1.3.3 AFLP和CAPs分子标记技术第24页
    1.4 花瓣衰老研究进展第24-29页
        1.4.1 花瓣衰老是PCD过程第24-25页
        1.4.2 花瓣衰老的分子机制第25-29页
    1.5 测序技术研究进展第29-33页
        1.5.1 测序技术进展第29-31页
        1.5.2 重测序研究进展第31-32页
        1.5.3 转录组测序进展第32-33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35页
第2章 中能碳离子束辐射百脉根干种子突变体库的建立第35-44页
    2.1 前言第3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2.2.1 百脉根的种植第35页
        2.2.2 辐射处理第35-36页
        2.2.3 当代生物学效应测定第36页
        2.2.4 中能碳离子束辐射百脉根干种子突变体筛选第36页
        2.2.5 ISSR分析第36-37页
        2.2.6 实验数据分析第37-38页
    2.3 实验结果第38-41页
        2.3.1 中能碳离子辐射百脉根干种子当代效应研究第38页
        2.3.2 M_2代人眼可测突变体筛选第38-40页
        2.3.3 遗传多态性分析第40-41页
    2.4 讨论第41-44页
第3章 花瓣衰老延迟突变体PSD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第44-67页
    3.1 前言第4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4-53页
        3.2.1 野生型植株与突变体DNA提取第44页
        3.2.2 基因组重测序建库与上机测序第44-48页
        3.2.3 数据过滤与数据质量评估第48页
        3.2.4 单碱基替换与小INDEL的筛选第48-49页
        3.2.5 植物材料RNA提取及反转录cDNA第一条链第49-50页
        3.2.6 转录组数据预处理第50-51页
        3.2.7 差异表达筛选第51-52页
        3.2.8 台盼蓝染色与半薄切片实验第52-53页
        3.2.9 实验数据分析第53页
    3.3 实验结果第53-65页
        3.3.0 突变体PSD花形态学特征第53-54页
        3.3.1 百脉根花瓣衰老细胞形态观察第54-55页
        3.3.2 DNA与RNA质量控制第55-57页
        3.3.3 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质量第57-59页
        3.3.4 基因组数据分析第59-60页
        3.3.5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60-61页
        3.3.6 基因组与转录组关联分析第61-62页
        3.3.7 候选基因的后续研究第62-65页
    3.4 讨论第65-67页
第4章 百脉根花瓣衰老转录组研究第67-81页
    4.1 前言第6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4.2.1 实验材料第67页
        4.2.2 荧光定量实验第67-68页
        4.2.3 激素/激素抑制剂外源喷洒实验第68页
        4.2.4 实验数据分析第68页
    4.3 实验结果第68-75页
        4.3.1 转录组数据整体评估第68-70页
        4.3.2 百脉根花瓣衰老中的差异表达的衰老相关基因第70-71页
        4.3.3 百脉根花瓣衰老中差异表达的泛素相关基因第71-73页
        4.3.4 百脉根花瓣衰老中的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第73-74页
        4.3.5 百脉根花瓣衰老中的差异表达的激素相关基因第74-75页
    4.4 讨论第75-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9页
附录Ⅰ 缩略词表第99-100页
附录Ⅱ 参与百脉根花瓣衰老的转录因子第100-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荷能离子对GaN和SiC辐照效应研究
下一篇:初级纤毛在微重力诱导骨流失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