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域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页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1.4.1 本文创新之处第14-15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与个人担保的差异第16-17页
    2.2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的意义与风险第17-18页
        2.2.1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的意义第17-18页
        2.2.2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第18页
    2.3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的立法价值第18-21页
        2.3.1 学界观点第19页
        2.3.2 笔者主张第19-21页
第3章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21-30页
    3.1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第21-23页
        3.1.1 1993 年《公司法》对公司担保的规定及理论分析第21-22页
        3.1.2 2005 年《公司法》中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规定第22-23页
    3.2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3-30页
        3.2.1 法条性质不清晰第24-26页
        3.2.2 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决策程序存在瑕疵第26-27页
        3.2.3 缺乏对相关主体的保护第27-30页
第4章 域外及台湾地区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的考察第30-38页
    4.1 公司对外担保能力的立法模式第30-35页
        4.1.1 “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第30-31页
        4.1.2 “原则允许,例外禁止”模式——英国、法国第31-32页
        4.1.3 “完全允许”模式——美国、德国第32-35页
    4.2 两大法系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其它规定第35-38页
        4.2.1 英美法系的规定第35-37页
        4.2.2 大陆法系的规定第37-38页
第5章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8-47页
    5.1 确立公司对外担保中的董事责任追究制度第38-39页
    5.2 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第39-40页
    5.3 完善公司章程的相关法律规定第40-42页
        5.3.1 设立对外担保数额以及反担保第40-41页
        5.3.2 规定出席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比例第41页
        5.3.3 明确对外担保的方式第41-42页
        5.3.4 区别不同担保类型的决策机关第42页
    5.4 明确第三人的审查义务和审查限度、范围第42-44页
    5.5 区分不同情形下违规担保的合同效力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改造
下一篇:航空第三人责任保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