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1.1.1 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发展投资需求巨大 | 第12-14页 |
1.1.2 传统城市发展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建设欠账突出 | 第14-16页 |
1.1.3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中西部后发展城市加快发展的形势紧迫 | 第16-1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1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1.2.2 相关理论借鉴与引申的方法 | 第17页 |
1.2.3 个案分析法 | 第17页 |
1.2.4 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18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西部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20-26页 |
2.1 中西部后发展地区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2.2 中西部后发展地区的发展困境 | 第22-26页 |
第三章 按揭城市的一般理论 | 第26-35页 |
3.1 按揭城市相关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3.1.1 城市发展的概念 | 第26页 |
3.1.2 金融按揭的概念 | 第26-27页 |
3.2 按揭城市的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3.3 按揭城市的主体 | 第28-29页 |
3.3.1 主要主体——政府 | 第28页 |
3.3.2 参与主体——企业、公众 | 第28-29页 |
3.4 按揭城市的客体 | 第29-30页 |
3.4.1 城市土地 | 第29页 |
3.4.2 城市基础设施 | 第29页 |
3.4.3 城市无形资产 | 第29-30页 |
3.5 按揭城市的核心和本质 | 第30页 |
3.6 按揭城市的原则 | 第30-32页 |
3.6.1 政府主导原则 | 第30页 |
3.6.2 科学发展原则 | 第30-31页 |
3.6.3 市场化运作原则 | 第31-32页 |
3.7 按揭城市的目标 | 第32-33页 |
3.7.1 完善城市功能 | 第32页 |
3.7.2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 第32页 |
3.7.3 提升城市价值 | 第32-33页 |
3.7.4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 第33页 |
3.8 按揭城市的效能 | 第33-35页 |
3.8.1 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 第33页 |
3.8.2 有利于摆脱建设资金困境 | 第33页 |
3.8.3 有利于发挥城市资产最大效益 | 第33-34页 |
3.8.4 有利于有限存量资金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按揭城市在各地的探索和实践 | 第35-40页 |
4.1 上海市——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运作模式 | 第35-36页 |
4.2 邵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导向模式 | 第36-37页 |
4.3 重庆市——政府主导的企业化运作 | 第37-38页 |
4.4 贵港市——努力构建“按揭城市”体系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按揭新城市的体系设计 | 第40-61页 |
5.1 构建以资本为核心的城市按揭投融资体系 | 第41-50页 |
5.1.1 直接融资方式 | 第42-45页 |
5.1.2 间接融资方式 | 第45-50页 |
5.2 构建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资产运营体系 | 第50-58页 |
5.2.1 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 第51-53页 |
5.2.2 实现城市资产效益最大化 | 第53-55页 |
5.2.3 实现财政经营效益最大化 | 第55-58页 |
5.3 构建以全方位金融服务为支撑的金融体系 | 第58-61页 |
5.3.1 推动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58-59页 |
5.3.2 优化城市金融生态环境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政府在按揭城市中的职能 | 第61-70页 |
6.1 主导职能 | 第63-64页 |
6.2 调控职能 | 第64-67页 |
6.3 监督职能 | 第67-68页 |
6.4 完善职能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