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舟形藻的运动行为和觅食机制探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20-3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0-23页
        1.1.1 研究背景第20-22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3-29页
        1.2.1 活性粒子运动第23-26页
        1.2.2 硅酸盐对舟形藻的生长特性的影响第26-27页
        1.2.3 觅食理论研究第27-29页
    1.3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30-31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31-32页
第二章 舟形藻运动数据的获取分析第32-48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实验装置介绍第33-34页
    2.3 舟形藻的培养与接种第34-35页
    2.4 电镜观察舟形藻细胞形态第35-36页
    2.5 舟形藻运动数据获取第36-44页
        2.5.1 低舟形藻密度下运动数据获取第36-39页
        2.5.2 高舟形藻密度下运动数据获取第39-42页
        2.5.3 含障碍物环境下舟形藻运动数据获取第42-44页
    2.6 舟形藻形态参数的计算第44-45页
    2.7 舟形藻运动参数的计算第45-48页
第三章 舟形藻觅食的物理学机制探究第48-61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3.2.2 实验装置与数据采集第49-5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3.3.1 均质溶解性硅酸盐环境下和局部硅源环境下舟形藻的运动轨迹第50-51页
        3.3.2 均质溶解性硅酸盐环境下和局部硅源环境下舟形藻的翻转率分第51-53页
        3.3.3 均质溶解性硅酸盐环境下和局部硅源环境下舟形藻的运动夹角分布第53-55页
        3.3.4 均质溶解性硅酸盐环境下和局部硅源环境下舟形藻的速度分布第55-56页
    3.4 讨论第56-60页
    3.5 结论第60-61页
第四章 复杂环境下舟形藻的运动行为第61-87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2页
        4.2.2 实验装置与数据采集第62-6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3-80页
        4.3.1 低中密度舟形藻的典型运动第63-71页
        4.3.2 不同密度下舟形藻的运动行为第71-74页
        4.3.3 不同障碍物下舟形藻的运动行为第74-77页
        4.3.4 复杂环境下舟形藻的运动行为第77-80页
    4.4 讨论第80-85页
    4.5 结论第85-87页
第五章 不同硅酸盐浓度对舟形藻扩散系数和运动行为影响第87-107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8-89页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88-89页
        5.2.2 实验装置与数据采集第8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9-102页
        5.3.1 不同硅酸盐浓度下舟形藻的运动轨迹及均方差位移第89-93页
        5.3.2 标准配方30mg/L硅酸盐浓度下舟形藻的运动行为第93-95页
        5.3.3 不同硅酸盐浓度对舟形藻运动夹角的影响第95-96页
        5.3.4 不同硅酸盐浓度对舟形藻运动速度的影响第96-97页
        5.3.5 不同硅酸盐浓度对舟形藻圆弧半径、圆弧时间、偏转点百分比的影响第97-99页
        5.3.6 不同硅酸盐浓度对实际扩散速率和理论扩散速率的影响第99-102页
    5.4 讨论第102-105页
    5.5 结论第105-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1页
    6.1 结论第107-109页
    6.2 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20页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0页
硕士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离株LNDL(17)M4的致病性研究
下一篇: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及ESBLs类基因的质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