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受贿罪量刑实证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7-13页
    一、问题的提出、选题背景及研究方法第7-9页
    二、受贿罪量刑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启示及借鉴意义第9-11页
    三、现阶段主要疑难问题及文章创新点第11-12页
    四、文章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一章 受贿罪的刑法规制模式第13-19页
    第一节 刑法规制模式的种类第13-16页
        一、“又严又厉”模式第13页
        二、“不严不厉”模式第13-14页
        三、“严而不厉”模式第14-15页
        四、“厉而不严”模式第15-16页
    第二节 我国受贿罪的刑法规制模式第16-19页
        一、受贿罪量刑基准的修改及原因第16-17页
        二、新量刑基准下的刑法规制模式第17页
        三、我国受贿罪刑法规制模式的选择第17-19页
第二章 受贿罪量刑实证分析第19-29页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第19-20页
        一、样本来源第19页
        二、选取方式第19-20页
    第二节 “不严”现象实证分析第20-22页
        一、“严”与“不严”观点博弈第20-21页
        二、“不严”现象具体表现第21-22页
    第三节 “不厉”现象实证分析第22-29页
        一、“厉”与“不厉”观点博弈第22-23页
        二、“不厉”现象具体表现第23-29页
第三章 “不严不厉”现象原因分析第29-41页
    第一节 错误思想的影响第29-30页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第29页
        二、“轻刑化”思想的影响第29-30页
    第二节 法律规定不完善第30-32页
        一、《刑修(九)》确定的量刑基准不完善第30-32页
        二、《量刑指导意见》相关规定不完善第32页
    第三节 情节认定不规范第32-39页
        一、从宽情节认定不规范第32-35页
        二、部分情节作为从宽情节不合理第35-36页
        三、情节评价不恰当第36-37页
        四、“特定情节”认定及适用不恰当第37-39页
    第四节 量刑指导与监督不到位第39-41页
        一、量刑指导不到位第39-40页
        二、量刑监督不到位第40-41页
第四章 受贿罪量刑规范化思考第41-53页
    第一节 纠正相关错误观念第41-42页
        一、摒弃“官本位”与“计赃论罚”的传统思想第41页
        二、纠正“轻刑化”的刑法观念第41-42页
    第二节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第42-46页
        一、完善受贿罪量刑基准第42-44页
        二、完善《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第44-46页
    第三节 规范量刑情节的认定第46-50页
        一、规范自首情节的认定第46-47页
        二、规范积极退赃情节的认定第47-48页
        三、规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发生情节的认定第48-49页
        四、规范特别宽宥制度的认定第49-50页
    第四节 加强受贿罪量刑的指导与监督第50-53页
        一、强化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第50-52页
        二、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认定
下一篇:反恐刑事立法的预防转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