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2.1 花色苷概述 | 第10-12页 |
2.2 可溶性糖、淀粉对花色苷的影响 | 第12页 |
2.3 ‘红阳’果实花色苷的分布与变化 | 第12页 |
2.4 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降解途径 | 第12-14页 |
2.4.1 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页 |
2.4.2 花色苷的生物降解途径 | 第13-14页 |
2.5 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酶 | 第14-16页 |
2.5.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 第14-15页 |
2.5.2 查尔酮合成酶(CHS) | 第15页 |
2.5.3 查尔酮异构酶(CHI) | 第15页 |
2.5.4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 | 第15-16页 |
2.5.5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 | 第16页 |
2.6 花色苷生物降解途径的相关酶 | 第16-17页 |
2.6.1 花色苷β-糖苷酶 | 第16页 |
2.6.2 多酚氧化酶(PPO) | 第16-17页 |
2.6.3 过氧化物酶(POD) | 第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3.1 材料与园地 | 第17页 |
3.2 果实的采样、处理与保存 | 第17-18页 |
3.3 果实可溶性糖、淀粉的测定 | 第18-19页 |
3.3.1 果实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18-19页 |
3.3.2 果实淀粉的测定 | 第19页 |
3.4 果实花色苷的测定 | 第19页 |
3.5 果实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测定 | 第19-21页 |
3.5.1 果实PAL活性的测定 | 第19-20页 |
3.5.2 果实CHI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3.5.3 果实DFR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3.5.4 果实UFGT活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3.6 果实花色苷生物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测定 | 第21-22页 |
3.6.1 果实花色苷β-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3.6.2 果实PPO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3.6.3 果实P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3.7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4.1 果实颜色的分布与变化 | 第22-23页 |
4.2 果实可溶性糖、淀粉的动态变化 | 第23-25页 |
4.2.1 可溶性糖 | 第23-24页 |
4.2.2 淀粉 | 第24-25页 |
4.3 果实花色苷的动态变化 | 第25页 |
4.4 果实花色苷生物合成途经中相关酶的动态变化 | 第25-28页 |
4.4.1 果实PAL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4.4.2 果实CHI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4.4.3 果实DFR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7页 |
4.4.4 果实UFGT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4.5 果实花色苷生物降解途经中相关酶的动态变化 | 第28-31页 |
4.5.1 果实花色苷β-半乳糖糖苷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4.5.2 果实花色苷β-木糖糖苷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4.5.3 果实PPO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0页 |
4.5.4 果实POD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4.6 果实花色苷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5 讨论 | 第32-35页 |
5.1 ‘红阳’猕猴桃果实花色苷的变化 | 第32页 |
5.2 可溶性糖、淀粉对‘红阳’果实花色苷的影响 | 第32-33页 |
5.3 合成酶对‘红阳’果实花色苷的影响 | 第33-34页 |
5.4 降解酶对‘红阳’果实花色苷的影响 | 第34-35页 |
6 小结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