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国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 第15-22页 |
第一节 革命精神的概述 | 第15-17页 |
一、革命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6页 |
(一) 革命精神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革命精神的特征 | 第16页 |
二、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 第16-17页 |
(一) 革命精神的形成 | 第16-17页 |
(二) 革命精神的发展 | 第17页 |
第二节 革命精神的四个典范 | 第17-22页 |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 | 第18-20页 |
(一) 井冈山精神 | 第18-19页 |
(二) 长征精神 | 第19-20页 |
二、走向胜利途中的革命精神 | 第20-22页 |
(一) 延安精神 | 第20-21页 |
(二) 西柏坡精神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当前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面I临的严峻挑战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来自于内部的严峻挑战 | 第22-26页 |
一、自身面临的严峻问题 | 第22-24页 |
(一) 脱离群众的危险 | 第22-23页 |
(二) 党内长期存在腐败 | 第23-24页 |
二、国内方面的严峻形势 | 第24-26页 |
(一) 经济市场化的挑战 | 第24-25页 |
(二) 党建复杂化的挑战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挑战 | 第26-30页 |
一、国际方面的严峻形势 | 第26-28页 |
(一)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第26-27页 |
(二) 政治多极化的挑战 | 第27-28页 |
二、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 第28-30页 |
(一) 文化交融的挑战 | 第28-29页 |
(二) 信息网络的挑战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革命精神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作用 | 第30-36页 |
第一节 革命精神是推进执政党建设的内在动力 | 第30-33页 |
一、以革命精神加强执政党的内省动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 第30-32页 |
二、弘扬革命精神可以增强执政党价值观念的凝聚力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革命精神是执政党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的精神支柱 | 第33-36页 |
一、革命精神可以促进执政党的理论创新及实践的不断发展 | 第33-34页 |
二、革命精神是执政党坚定道路自信的精神源泉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以革命精神提高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 第36-44页 |
第一节 以革命精神教育来加强党性修养 | 第36-39页 |
一、继承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第36-38页 |
(一)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第36-37页 |
(二) 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最高宗旨 | 第37-38页 |
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加强党执政为民的实力 | 第38-39页 |
(一) 增强党执政的威信和凝聚力 | 第38-39页 |
(二) 加强党执政为民的实力 | 第39页 |
第二节 发扬革命精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第39-44页 |
一、坚持党政决策的执行以人民利益为重 | 第40-41页 |
(一) 经过群众路线制定政策措施 | 第40页 |
(二) 扎根基层去落实党的政策 | 第40-41页 |
二、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 第41-44页 |
(一) 以廉政来改善党群关系 | 第41-42页 |
(二) 以民主法治建设拓展党群关系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