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四川省高速公路收费挂钩办法的立法失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9页 |
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5-17页 |
2.2 立法失衡 | 第17-19页 |
3 《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 第19-23页 |
3.1 《办法》的起草背景 | 第19页 |
3.2 《办法》的合法性依据 | 第19页 |
3.3 《办法》的起草过程 | 第19-21页 |
3.4 《办法》实施的必要性 | 第21页 |
3.5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21-23页 |
4 《办法》的立法失衡风险及预防治理 | 第23-28页 |
4.1 《办法》的立法失衡风险 | 第23-24页 |
4.1.1 投融资环境短期可能受到影响 | 第23页 |
4.1.2 申诉救济机制尚需完善 | 第23-24页 |
4.1.3 宣传引导有待加强 | 第24页 |
4.2 《办法》的立法失衡风险预防治理 | 第24-28页 |
4.2.1 严格风险防控 | 第24-25页 |
4.2.2 建立完善机制 | 第25页 |
4.2.3 强化整改落实 | 第25-26页 |
4.2.4 畅通申诉救济渠道 | 第26页 |
4.2.5 加强宣传引导 | 第26-28页 |
5 公共选择理论对立法失衡的对策梳理 | 第28-33页 |
5.1 立法的利益选择 | 第28-30页 |
5.1.1 为什么选 | 第28页 |
5.1.2 选什么 | 第28-29页 |
5.1.3 怎么选 | 第29-30页 |
5.2 立法的效益评估 | 第30-31页 |
5.2.1 评估的参与者 | 第30页 |
5.2.2 完善的评估制度 | 第30-31页 |
5.3 立法的约束和激励 | 第31-33页 |
5.3.1 约束机制 | 第32页 |
5.3.2 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6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