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述评 | 第13页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一) 研究内容及框架图 | 第13-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营销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一、市场营销 | 第16页 |
二、营销策略 | 第16-17页 |
三、营销渠道 | 第17页 |
第二节 相关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一、PEST分析法 | 第17-18页 |
二、SWOT分析法 | 第18-19页 |
三、波特五力模型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一、STP目标市场战略 | 第20-22页 |
二、4Ps营销组合策略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L公司北京分公司校园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一节 L公司北京分公司简介及校园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一、L公司北京分公司简介 | 第24页 |
二、L公司北京分公司校园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L公司北京分公司校园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8页 |
一、产品设计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 第25-26页 |
二、品牌影响力不足 | 第26页 |
三、产品价格没有优势 | 第26-27页 |
四、渠道控制能力不强 | 第27-28页 |
五、促销策略针对性不强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L公司北京分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0-33页 |
一、政治法律环境 | 第30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30-31页 |
三、社会文化环境 | 第31-32页 |
四、科学技术环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微观环境分析 | 第33-37页 |
一、竞争者分析 | 第33-35页 |
二、目标市场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节 L公司北京分公司SWOT分析 | 第37-40页 |
一、L公司北京分公司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二、L公司北京分公司劣势分析 | 第38-39页 |
三、L公司北京分公司机会分析 | 第39页 |
四、L公司北京分公司威胁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L公司北京分公司校园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 | 第41-52页 |
第一节 品牌及产品规划设计策略 | 第41-43页 |
一、调整产品内容 | 第41页 |
二、增加产品的增值业务内容 | 第41-42页 |
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 第42-43页 |
四、推广手机捆绑套餐 | 第43页 |
第二节 针对不同消费层次用户的资费价格策略 | 第43-44页 |
一、卡品资费 | 第43-44页 |
二、终端政策资费体系 | 第44页 |
第三节 建立多种有针对性渠道的策略 | 第44-46页 |
一、渠道业务承载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二、渠道支撑系统的建设 | 第46页 |
第四节 针对准用户的精准促销策略 | 第46-51页 |
一、创新促销方式 | 第48-49页 |
二、找准促销时机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L公司北京分公司校园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 第52-56页 |
第一节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 | 第52-53页 |
一、加强与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联系 | 第52页 |
二、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努力做好公共关系 | 第53-54页 |
一、全力配合学校做好迎新工作 | 第53页 |
二、设立奖学基金或助学基金 | 第53-54页 |
三、赞助高校社团活动 | 第54页 |
第三节 完善营销队伍的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一、由精兵强将组成销售队伍 | 第54页 |
二、加强员工能力培养 | 第54页 |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