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3.1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 第14-17页 |
1.3.2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 第17-19页 |
1.3.3 SWAT 模型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的应用 | 第19-2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4 特色与创新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模型介绍 | 第25-3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5-32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29页 |
2.1.2 社会经济特征 | 第29-30页 |
2.1.3 流域环境状况 | 第30-32页 |
2.2 SWAT 模型介绍 | 第32-35页 |
2.2.1 SWAT 模型概述 | 第32-33页 |
2.2.2 SWAT 模型原理 | 第33-34页 |
2.2.3 AVSWAT 系统 | 第34-35页 |
2.3 输出系数模型 | 第35-36页 |
2.4 Kriging 插值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调查 | 第38-46页 |
3.1 农业种植污染现状调查 | 第38-41页 |
3.1.1 农业种植空间分布及作物统计 | 第38-39页 |
3.1.2 化肥农药施用量情况 | 第39-40页 |
3.1.3 农业管理措施 | 第40-41页 |
3.2 畜禽养殖污染调查 | 第41-43页 |
3.2.1 畜禽养殖的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3.2.2 污染现状调查 | 第42-43页 |
3.3 农村生活污染调查 | 第43-45页 |
3.3.1 人口数量及空间分布 | 第43-44页 |
3.3.2 农村生活污染现状调查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招苏台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 第46-72页 |
4.1 基础数据库构建 | 第46-58页 |
4.1.1 地理空间数据 | 第46-51页 |
4.1.2 非空间属性数据 | 第51-58页 |
4.2 子流域划分 | 第58-59页 |
4.3 水文响应单元(HRUs)划分 | 第59-60页 |
4.4 加载其他数据 | 第60-63页 |
4.4.1 气象数据 | 第60-61页 |
4.4.2 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数据 | 第61-63页 |
4.5 SWAT 模型可行性分析 | 第63-71页 |
4.5.1 SWAT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3页 |
4.5.2 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 第63页 |
4.5.3 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4.5.4 SWAT 模型的校准和验证 | 第65-71页 |
4.6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研究 | 第72-84页 |
5.1 农业非点源污染时间分析 | 第72-78页 |
5.1.1 污染负荷年际变化 | 第72-74页 |
5.1.2 月尺度污染负荷研究 | 第74-78页 |
5.2 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析 | 第78-83页 |
5.2.1 招苏台河流域年均降水空间分布 | 第78-79页 |
5.2.2 流域产沙空间分布 | 第79-80页 |
5.2.3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空间分布 | 第80-83页 |
5.3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农业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及防治措施 | 第84-99页 |
6.1 农业非点源污染入河过程 | 第84-91页 |
6.1.1 流域入河系数 | 第85-86页 |
6.1.2 入河系数空间分布 | 第86-90页 |
6.1.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90-91页 |
6.2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情景模拟 | 第91-96页 |
6.2.1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 第91-93页 |
6.2.2 河流两岸缓冲带情景模拟 | 第93-96页 |
6.3 防治措施建议 | 第96-98页 |
6.4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7.1 结论 | 第99-101页 |
7.2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