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20页 |
2.1.1 国内外关于多功能性内涵的研究 | 第15-17页 |
2.1.1.1 关于农业多功能性内涵的研究 | 第15-16页 |
2.1.1.2 关于乡村地域多功能性内涵的研究 | 第16-17页 |
2.1.2 国内外关于乡村地域多功能性评价分区研究 | 第17-20页 |
2.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页 |
2.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生态位理论 | 第22-24页 |
3 乡村地域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的确定 | 第24-30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4页 |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6页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8页 |
3.4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8-29页 |
3.5 等级划分标准 | 第29-30页 |
4 湖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评价与分析 | 第30-75页 |
4.1 区域概况 | 第30-31页 |
4.2 评价结果 | 第31-41页 |
4.3 乡村地域功能的时空差异特征 | 第41-60页 |
4.3.1 经济发展功能区 | 第41-45页 |
4.3.2 粮食生产功能区 | 第45-48页 |
4.3.3 社会保障功能区 | 第48-50页 |
4.3.4 乡村旅游功能区 | 第50-52页 |
4.3.5 乡村地域综合功能等级区 | 第52-60页 |
4.4 乡村地域主导功能类型区的确定 | 第60-75页 |
4.4.1 主导功能类型区的划分方法 | 第60-65页 |
4.4.2 主导功能类型区划分结果 | 第65-72页 |
4.4.3 各主导功能类型区特征 | 第72-75页 |
5 基于地域主导功能的发展决策 | 第75-80页 |
5.1 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 | 第75-76页 |
5.2 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 | 第76-77页 |
5.3 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 | 第77-78页 |
5.4 乡村旅游功能主导区发展对策 | 第78-8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表 | 第85-10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