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垂直视差消除的立体视觉疲劳缓解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1-13页
第2章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及视觉疲劳因素第13-34页
    2.1 双目体视原理与深度感第14-22页
        2.1.1 眼球构造第14-15页
        2.1.2 体视因素和深度感知第15-18页
        2.1.3 双目立体视觉三维测量原理第18-20页
        2.1.4 双目立体视觉数学模型第20-22页
    2.2 视觉疲劳的生理体视因素第22-30页
        2.2.1 辐辏第22-24页
        2.2.2 调节第24-25页
        2.2.3 辐辏和调节不一致引起的立体视觉疲劳第25-28页
        2.2.4 垂直视差第28-30页
        2.2.5 运动视差第30页
    2.3 视觉疲劳的心理体视因素第30-33页
    2.4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垂直视差消除的理论基础第34-48页
    3.1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第34-38页
        3.1.1 尺度空间极值检测第34-36页
        3.1.2 关键点的精确定位第36-37页
        3.1.3 关键点方向分配第37-38页
        3.1.4 关键点特征描述第38页
    3.2 射影变换矩阵第38-43页
        3.2.1 射影平面第38-39页
        3.2.2 二维射影变换第39-42页
        3.2.3 射影空间第42页
        3.2.4 三维射影变换第42-43页
    3.3 深度第43-46页
        3.3.1 三维空间第43页
        3.3.2 深度图的获取第43-46页
    3.4 摄像机标定第46-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射影变换矩阵的垂直视差消除第48-55页
    4.1 概述第48-50页
    4.2 基于射影变换矩阵的垂直视差消除第50-54页
        4.2.1 三维射影变换矩阵的计算第50-52页
        4.2.2 垂直视差消除第52-53页
        4.2.3 后处理第53页
        4.2.4 评价标准第53-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5-65页
    5.1 仿真实验环境配置第55-56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5.2.1 SIFT算法提取特征点第56-57页
        5.2.2 垂直视差消除实验结果及评价第57-64页
    5.3 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6.1 全文总结第65页
    6.2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特征区域分割的立体视频视觉舒适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