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4-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4-15页 |
1.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页 |
1.3 典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层状结构LiMO_2 | 第17-19页 |
1.3.2 尖晶石结构LiM_2O_4 | 第19页 |
1.3.3 橄榄石结构LiMPO_4 | 第19-20页 |
1.4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1.4.1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特征 | 第21页 |
1.4.2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锂脱嵌特征 | 第21-23页 |
1.4.3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1.4.4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改性研究 | 第25-28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1.5.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8页 |
1.5.2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2.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30-3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 材料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2.2.1 物相及结构分析 | 第31页 |
2.2.2 形貌分析 | 第31-32页 |
2.2.3 比表面积测定 | 第32页 |
2.2.4 粒度测定 | 第32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3.1 电极片制作及扣式电池组装 | 第32页 |
2.3.2 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2.3.3 循环伏安(CV)测试 | 第33页 |
2.3.4 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 | 第33-34页 |
第3章 钴镍元素比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4-43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 | 第34-35页 |
3.2.1 不同钴镍元素比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2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3.3.1 制备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3.3.2 制备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36-38页 |
3.3.3 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8-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MnO_2中间体的有机物辅助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 第43-53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 | 第44页 |
4.2.1 MnO_2中间体的有机物辅助制备 | 第44页 |
4.2.2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4.2.3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4.3.1 制备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45页 |
4.3.2 制备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45-47页 |
4.3.3 制备材料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47-48页 |
4.3.4 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8-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MnO_2中间体的水热辅助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 第53-60页 |
5.1 引言 | 第53-54页 |
5.2 实验 | 第54页 |
5.2.1 MnO_2中间体的水热辅助制备 | 第54页 |
5.2.2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54页 |
5.2.3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5.3.1 制备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54-55页 |
5.3.2 制备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5.3.3 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MnO_2包覆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 | 第60-70页 |
6.1 引言 | 第60-61页 |
6.2 实验 | 第61页 |
6.2.1 富锂锰基本体材料的制备 | 第61页 |
6.2.2 包覆材料的制备 | 第61页 |
6.2.3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6.3.1 制备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61-62页 |
6.3.2 制备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62-63页 |
6.3.3 包覆改性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63-66页 |
6.3.4 包覆改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6-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