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我国典当业立法的完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典当基本理论及我国典当业现状第8-15页
    1.1 典当基本理论第8-11页
        1.1.1 典当的基本概念第8页
        1.1.2 典当的特点第8-10页
        1.1.3 典当的运作流程第10-11页
    1.2 我国典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11-15页
        1.2.1 我国典当业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1.2.2 我国典当业的现状第13-15页
第二章 我国典当业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24页
    2.1 典当业现行立法冲突第15-16页
        2.1.1 与《物权法》关于流质问题的冲突第15-16页
        2.1.2 与《合同法》关于善意收赃而导致的合同效力问题的冲突第16页
        2.1.3 与《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解散批准问题的冲突第16页
    2.2 典当业立法界定不清晰第16-17页
        2.2.1 “典”与“当”第16-17页
        2.2.2 现实中典当业的业务范围第17页
    2.3 典当业主体资格与经营范围问题第17-20页
        2.3.1 典当业主体资格问题第17-19页
        2.3.2 典当业经营范围问题第19-20页
    2.4 典当业融资功能不健全第20-21页
        2.4.1 股东自身实力有限第21页
        2.4.2 向银行借款难第21页
    2.5 典当业监管问题第21-24页
        2.5.1 典当业监管主体问题第21-22页
        2.5.2 典当业监管对象问题第22-24页
第三章 国外典当业立法比较研究第24-30页
    3.1 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当业立法第24-26页
        3.1.1 美国第24-25页
        3.1.2 英国第25-26页
    3.2 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当业立法第26-27页
        3.2.1 德国第26页
        3.2.2 日本第26-27页
    3.3 外国典当业立法对我国的启发第27-30页
        3.3.1 重视典当立法第27-28页
        3.3.2 明确典当业的法律地位第28页
        3.3.3 扩大典当业的经营范围第28页
        3.3.4 完善典当业的监管机制第28-30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典当业立法的具体建议第30-42页
    4.1 完善《典当管理办法》第30-34页
        4.1.1 立法明确界定典当业第30页
        4.1.2 确立典当业经营主体的资格标准第30-31页
        4.1.3 拓宽我国典当业的经营范围第31-34页
    4.2 解决现行典当业立法间的冲突第34-35页
        4.2.1 解决立法层级方面的冲突第34页
        4.2.2 解决立法内容方面的冲突第34-35页
    4.3 健全典当业融资功能第35-37页
        4.3.1 允许典当行对当物进行转当第35-36页
        4.3.2 允许典当行向出资人借款第36页
        4.3.3 允许同业拆借第36-37页
    4.4 完善典当业监管制度第37-42页
        4.4.1 明确典当业的监管主体及对象第37-40页
        4.4.2 强化典当业的自律监管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之辨
下一篇:商品房认购协议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