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金属矿选矿论文--贵重金属矿选矿论文

可循环氧化剂氧化高硫高砷难选冶金精矿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目录第13-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21页
   ·背景知识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论文的目标第20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54页
   ·金的湿法冶金化学第21-27页
     ·金的溶解化学第21-22页
     ·氰化法浸金第22-23页
     ·非氰化法第23-27页
   ·金矿的分类第27-30页
     ·难选冶金精矿第28-29页
     ·难选冶金矿中的硫化物第29页
     ·从难选冶硫化矿中提金第29-30页
   ·预处理难选冶金精矿的方法第30-40页
     ·富集第30页
     ·预处理方法第30-31页
     ·火法氧化法第31-32页
     ·湿法冶金氧化第32-39页
     ·预处理过程的费用第39页
     ·预处理工艺的小结第39-40页
   ·臭氧的氧化性质第40-41页
     ·臭氧的结构第40页
     ·臭氧的氧化还原电势第40-41页
   ·臭氧和三价铁离子的应用现状第41-42页
   ·三相流化床第42-45页
     ·三相流化床的优点第43页
     ·三相循环流化床发展历程第43页
     ·三相流态化的研究范围及应用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4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4-73页
   ·化学试剂和仪器第54-55页
   ·氧化和浸出系统第55-58页
     ·间歇式反应器中的预氧化第55-57页
       ·反应体系第55-56页
       ·反应步骤第56-57页
     ·流化床中的氧化第57-58页
       ·反应体系第57-58页
     ·氧化渣的氰化浸提第58页
   ·分析方法第58-61页
     ·化学分析第58-60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60页
     ·矿物解离度分析(MLA)第60-61页
     ·粒径分析仪第61页
   ·矿样的表征第61-72页
     ·成分分析结果第61-62页
     ·XRD分析结果第62-63页
     ·矿物解离度的分析结果(MLA)第63-66页
     ·SEM-EDS点分析结果第66-68页
     ·原矿的线扫描分析结果第68-71页
     ·原矿的面扫描分析结果第71-72页
     ·计算公式第72-73页
第四章 三种不同的氧化剂预氧化高硫高砷难选冶金精矿第73-100页
   ·引言第73页
   ·对照的L_9(4~3)正交试验第73-79页
     ·铁离子的预氧化实验第74-75页
     ·三价铁和氧气的预氧化实验第75-76页
     ·三价铁和臭氧的预氧化实验第76-78页
     ·对照实验的结果第78-79页
   ·臭氧和三价铁离子预氧化的单因素试验第79-83页
     ·搅拌速度的影响第79-80页
     ·臭氧浓度的影响第80-81页
     ·液固比的影响第81-82页
     ·温度的影响第82-83页
   ·金矿的表征第83-86页
     ·预氧化对矿物的化学组成的影响第83-84页
     ·预氧化对矿物的物相组成的影响第84-85页
     ·预氧化对矿物形态的影响第85-86页
   ·在最佳条件下的氧化渣的SEM-EDS表征第86-94页
     ·氧化矿渣的点扫描第86-88页
     ·氧化矿渣的线扫描第88-91页
     ·氧化矿渣的面扫描第91-94页
   ·氰化实验第94-96页
     ·验证实验第94-95页
     ·氰化实验第95-96页
   ·黄铁矿和毒砂的氧化机理第96页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五章 使用田口算法和神经网络优化HGC预氧化过程第100-129页
   ·引言第100页
   ·使用田口算法优化多种因素第100-109页
     ·实验设计第100-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09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109-127页
     ·引言第109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109-113页
     ·评价神经网络的性能第113-114页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114页
     ·结果与讨论第114-126页
     ·结论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29页
第六章 高硫高砷难选冶金精矿氧化的动力学研究第129-139页
   ·引言第129页
   ·缩核模型第129-131页
   ·动力学模型第131-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132-137页
     ·臭氧浓度的影响第132-133页
     ·温度的影响第133-134页
     ·固液比的影响第134页
     ·粒径的影响第134-135页
     ·动力学分析第135-137页
   ·结论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39页
第七章 在三相流化床中难选冶金精矿的预氧化第139-152页
   ·引言第139页
   ·三相流化床中的正交试验第139-142页
   ·灰色关联分析概述第142-143页
   ·结果与讨论第143-150页
     ·实验数据的归一化第143-144页
     ·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第144-148页
     ·进行方差分析选择最佳水平第148-149页
     ·验证实验第149-150页
   ·结论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2-155页
   ·结论第152-153页
   ·展望第153-155页
项目与文章第155-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难加工材料高速外圆磨削机理及其表面完整性研究
下一篇:纳米WC-MgO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热压烧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