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抗寒转录因子BpMBF1基因转杨树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符号说明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植物抗寒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抗冻蛋白基因的研究第12-13页
        1.2.2 抗渗透胁迫基因的研究第13-14页
        1.2.3 抗寒调控基因的研究第14页
        1.2.4 MBF1基因的研究第14-16页
    1.3 检测植物抗寒性的方法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1 电导法第16-17页
        1.3.2 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法第17-19页
        1.3.3 植物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第19页
    1.4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第19-20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1页
        2.1.2 菌株与载体第21页
        2.1.3 酶与生化试剂第21页
        2.1.4 设备第21-22页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和软件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31页
        2.2.1 银腺杨MBFI(PtMBF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26页
            2.2.1.1 银腺杨总RNA的提取第22-23页
            2.2.1.2 cDNA的合成第23页
            2.2.1.3 PCR扩增第23-24页
            2.2.1.4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第24-25页
            2.2.1.5 银腺杨PtMBF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5-26页
        2.2.2 银腺杨杨PtMBF1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第26-27页
            2.2.2.1 qRT-PCR检测PtMBF1基因在银腺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第26页
            2.2.2.2 qRT-PCR检测银腺杨PtMBF1基因在冷胁迫调控下的表达模式第26-27页
        2.2.3 转南极拟三列真藓BpMBF1基因银腺杨的抗寒性研究第27-31页
            2.2.3.1 南极拟三列真藓BpMBF1基因转化银腺杨第27-28页
            2.2.3.2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28-29页
            2.2.3.3 转基因植株qRT-PCR检测第29页
            2.2.3.4 转基因植株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9页
            2.2.3.5 转基因植株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第29-30页
            2.2.3.6 转基因植株SOD活性测定第30页
            2.2.3.7 转基因植株POD活性测定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2页
    3.1 银腺杨PtMBF1基因cDNA编码序列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4页
        3.1.1 序列分析第31-32页
        3.1.2 PtMBF1基因跨膜结构域分析第32页
        3.1.3 不同物种MBF1基因的进化及保守结构域分析第32-34页
    3.2 银腺杨PtMBF1基因表达分析第34-35页
        3.2.1 银腺杨PtMBF1基因在不同器官表达分析第34-35页
        3.2.2 银腺杨PtMBF1基因低温诱导表达分析第35页
    3.3 南极拟三列真藓BpMBF1基因转化银腺杨转基因苗的获得第35-38页
        3.3.1 转基因银腺杨的获得第35-36页
        3.3.2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结果分析第36-37页
        3.3.3 转基因植株qRT-PCR检测结果分析第37-38页
    3.4 转基因植株抗寒性分析结果第38-42页
        3.4.1 低温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8页
        3.4.2 低温胁迫对Fv/Fm的影响第38-39页
        3.4.3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银腺杨的膜透性的影响第39-40页
        3.4.4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银腺杨细胞抗氧化酶的影响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4页
    4.1 MBF1基因结构分析第42页
    4.2 电解质渗出率可用来衡量植物的抗寒性第42-43页
    4.3 叶绿素含量可用来衡量植物的抗寒性第43-44页
5 实验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附录第51-63页
    附件1第51-55页
    附件2第55-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白山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
下一篇:苜蓿/玉米—黑麦草种植模式和不同品种肉羊生产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