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0-15页
    1.1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0-11页
    1.2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第11-12页
    1.3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与不足第12-15页
2 个人信息保护现有理论及评析第15-26页
    2.1 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理论第15-17页
    2.2 个人信息财产权保护理论第17-18页
    2.3 个人信息控制权理论第18-19页
    2.4 隐私经济学理论第19-21页
    2.5 隐私合理期待理论第21-23页
    2.6 个人信息公共物品保护理论第23-26页
3 国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模式分析第26-33页
    3.1 欧盟——立法保护模式第26-30页
    3.2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第30-33页
4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建议第33-44页
    4.1 准确定性个人信息第33-36页
        4.1.1 以识别能度标准重新界定个人信息之范畴第33-35页
        4.1.2 将个人信息定性为公共物品第35-36页
    4.2 正确处理个人信息与私权利的关系第36-38页
        4.2.1 区分个人信息与私权利之间的界限第37页
        4.2.2 个人信息保护与私权利保护并行不悖第37-38页
    4.3 完善“告知——同意”规则第38-40页
    4.4 加强公权力监管第40-42页
    4.5 建立行业自律制度第42-44页
5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作者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作式治理视阈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东汪镇为例
下一篇:科学研究目的数据挖掘所用作品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