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1 小麦条锈菌的危害 | 第11页 |
1.1.2 小麦条锈菌中吸器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 病原菌效应蛋白的研究概括 | 第12页 |
1.3 蛋白质纯化方法 | 第12-15页 |
1.3.1 亲和层析 | 第13页 |
1.3.2 离子交换层析 | 第13-14页 |
1.3.3 凝胶过滤层析 | 第14页 |
1.3.4 高效液相色谱 | 第14-15页 |
1.4 蛋白质圆二色谱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突触后膜致密物-95的概述 | 第15-18页 |
1.5.1 突触后膜致密物-95结构 | 第16页 |
1.5.2 PSD-95组织突触后的信号传导 | 第16-17页 |
1.5.3 PSD-95调节突触传递及动态调节突触PSD- | 第17-18页 |
1.5.4 PSD-95蛋白的体内功能 | 第18页 |
1.6 蛋白质的棕榈酰化 | 第18-21页 |
1.6.1 棕榈酰化的机制和调控 | 第18-19页 |
1.6.2 棕榈酰蛋白质组学 | 第19页 |
1.6.3 棕榈酰化及蛋白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1.6.4 棕榈酰化和亚细胞转运 | 第20-21页 |
1.7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7.1 阿尔茨海默致病机理 | 第21-22页 |
1.7.2 阿尔茨海默与PSD-95关系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表达载体构建及效应蛋白pst-2511的表达与纯化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实验菌株和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30页 |
2.2.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8页 |
2.2.2 蛋白质的诱导表达 | 第28页 |
2.2.3 蛋白质的纯化 | 第28-30页 |
2.2.4 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 | 第30页 |
2.2.5 M9培养基的配置 | 第30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2.3.1 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31页 |
2.3.2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效应蛋白pst-2511的鉴定与二级结构研究 | 第33-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3-35页 |
3.2.1 质谱分析鉴定效应蛋白 | 第33页 |
3.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页 |
3.2.3 效应蛋白浓度的测定(BCA法) | 第33-34页 |
3.2.4 圆二色谱分析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3.3.1 质谱分析鉴定效应蛋白 | 第35页 |
3.3.2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 第35-36页 |
3.3.3 效应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3.3.4 效应蛋白圆二色谱结果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PSD-95中21肽的棕榈烷基化修饰研究 | 第39-4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9-42页 |
4.2.1 醋酸缓冲液和还原液的配制 | 第39-40页 |
4.2.2 21肽的还原 | 第40页 |
4.2.3 21肽的棕榈烷基化 | 第40-41页 |
4.2.4 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 | 第41页 |
4.2.5 质谱鉴定反应产物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4.3.1 还原后的21肽在HPLC上的检测结果 | 第42页 |
4.3.2 棕榈烷基化后的21肽在HPLC上的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4.3.3 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 | 第43页 |
4.3.4 质谱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部分缩略词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