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养护与氧化镁膨胀剂复合对混凝土性能的影晌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SAP内养护技术 | 第13-16页 |
1.2.2 氧化镁膨胀剂的研究与应用 | 第16-18页 |
1.2.3 内养护与膨胀剂复合作用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1-31页 |
2.1 原材料 | 第21-23页 |
2.1.1 水泥 | 第21页 |
2.1.2 骨料 | 第21-22页 |
2.1.3 水与减水剂 | 第22页 |
2.1.4 氧化镁膨胀剂 | 第22-23页 |
2.1.5 高吸水性树脂(SAP)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及试验方案设计 | 第23-30页 |
2.2.1 配合比设计 | 第23-24页 |
2.2.2 工作性能试验 | 第24-25页 |
2.2.3 自收缩及干燥收缩试验 | 第25-26页 |
2.2.4 抗压强度及弯拉强度试验 | 第26-27页 |
2.2.5 动弹性模量试验 | 第27-28页 |
2.2.6 抗冻性试验 | 第28-29页 |
2.2.7 RCM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 | 第29-30页 |
2.3 拌合工艺及养护条件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复合作用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31-35页 |
3.1 混凝土坍落度 | 第31-32页 |
3.2 混凝土的含气量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复合作用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49页 |
4.1 混凝土收缩理论 | 第35-38页 |
4.2 混凝土质量损失 | 第38-42页 |
4.2.1 密闭条件下的质量损失 | 第38-39页 |
4.2.2 干燥条件下的质量损失 | 第39-40页 |
4.2.3 保湿条件下的质量损失 | 第40-42页 |
4.3 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 | 第42-47页 |
4.3.1 自收缩变形 | 第42-43页 |
4.3.2 干燥收缩变形 | 第43-44页 |
4.3.3 不同养护条件下的变形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复合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 | 第49-62页 |
5.1 混凝土强度理论 | 第49-52页 |
5.1.1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5.1.2 强度特性 | 第50-52页 |
5.2 混凝土强度 | 第52-57页 |
5.2.1 混凝土弯拉强度强度 | 第52-54页 |
5.2.2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54-56页 |
5.2.3 混凝土拉压比 | 第56-57页 |
5.3 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 | 第57-59页 |
5.4 混凝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增长率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复合作用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 第62-71页 |
6.1 混凝土冻融破坏及氯离子渗透 | 第62-65页 |
6.2 混凝土的抗冻性 | 第65-69页 |
6.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 | 第69-7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7.1 结论 | 第71页 |
7.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参与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