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神经类型跆拳道运动员心理不应期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9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 神经类型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二) 心理不应期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 神经类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心理不应期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神经类型与心理不应期的关系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以往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二)心理测量法 | 第19-20页 |
(三)实验法 | 第20-24页 |
(四) 数理统计法 | 第24-25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一、研究结果 | 第26-38页 |
(一)跆拳道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 第26-29页 |
(二)不同神经类型跆拳道运动员心理不应期的特征 | 第29-35页 |
(三)不同运动等级跆拳道运动员心理不应期的特征 | 第35-38页 |
二、讨论与分析 | 第38-43页 |
(一)跆拳道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征 | 第38-39页 |
(二)不同神经类型运动员心理不应期变化的内在原因 | 第39-41页 |
(三)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不应期变化的内在原因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3-44页 |
一、结论 | 第43页 |
二、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