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1.5μm全光纤短脉冲激光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0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发展概况第16-17页
    1.3 光纤中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第17-20页
        1.3.1 光纤中的色散第17-19页
        1.3.2 光纤的非线性第19-20页
    1.4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第20-24页
        1.4.1 传播方程第20-22页
        1.4.2 分步傅里叶法数值求解传播方程第22-24页
    1.5 光纤输出脉冲类型简介第24-27页
        1.5.1 展宽脉冲第24页
        1.5.2 自相似脉冲第24-25页
        1.5.3 耗散孤子第25-26页
        1.5.4 传统光孤子第26-27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40页
第二章 基于黑磷调制的高功率调Q光纤激光器第40-55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黑磷的基本特征第40-45页
        2.2.1 二维黑磷材料的制备及转移方法第41-42页
        2.2.2 黑磷材料的能带结构第42-43页
        2.2.3 黑磷材料在1.5μm波段调Q激光器中的应用第43页
        2.2.4 黑磷与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基本表征第43-45页
    2.3 光纤调Q实验装置第45-46页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6-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第三章 基于黑磷饱和吸收体的多波长超快光纤激光器第55-67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多波长光纤脉冲激光器第55-56页
    3.3 黑磷饱和吸收体的特征第56-59页
    3.4 多波长激光器实验第59-63页
        3.4.1 实验装置第59-60页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0-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四章 基于二硫化铼调制的明暗脉冲对锁模光纤激光器第67-80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暗脉冲及明暗脉冲对第67-69页
    4.3 二硫化铼基本特征第69-71页
        4.3.1 制备及转移第69-70页
        4.3.2 基本表征与光学特性第70-71页
    4.4 明暗脉冲对锁模实验第71-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五章 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技术的传统孤子飞秒锁模光纤激光器第80-96页
    5.1 引言第80-81页
    5.2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技术发展状况第81页
    5.3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第81-85页
        5.3.1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原理介绍第82页
        5.3.2 偏振旋转锁模理论分析第82-85页
    5.4 传统孤子锁模实验第85-88页
    5.5 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第88-93页
    5.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六章 微纳光纤的光调制特性第96-112页
    6.1 引言第96页
    6.2 微纳光纤的结构及制备第96-98页
    6.3 微纳光纤的性质及应用第98-100页
        6.3.1 微纳光纤的传播损耗和弯曲损耗第98-99页
        6.3.2 微纳光纤的应用第99-100页
    6.4 微纳光纤的光学特性第100-105页
        6.4.1 线性透过曲线第100-101页
        6.4.2 模场分布特性第101-103页
        6.4.3 非线性透过曲线第103-105页
    6.5 基于微纳光纤调制的锁模实验第105-108页
    6.6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7.1 主要工作第112-113页
    7.2 工作创新点第113页
    7.3 工作展望第113-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4-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情况第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附发表论文两篇第120-13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射端控制与接收端控制的光频光纤精密传输系统的研究与比较
下一篇:面向频谱共享的信号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