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感性工学的失眠治疗仪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以人为本”的设计趋势 | 第9页 |
1.1.2 失眠治疗仪的用户需求 | 第9-10页 |
1.1.3 家用医疗产品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 研究依据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依据 | 第11-12页 |
1.2.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3 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架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感性工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2.1 感性工学概述 | 第15-16页 |
2.2 感性工学基本方法 | 第16-17页 |
2.3 混合感性工学 | 第17-19页 |
第3章 失眠治疗仪用户分析 | 第19-28页 |
3.1 设计的目的——人 | 第19-20页 |
3.2 失眠治疗仪使用人群分析 | 第20-23页 |
3.3 失眠治疗仪产品概念 | 第23-25页 |
3.3.1 失眠治疗仪的设计原理 | 第23-24页 |
3.3.2 失眠治疗仪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3.3.3 失眠治疗仪发展现状 | 第25页 |
3.4 失眠治疗仪的用户体验分析 | 第25-26页 |
3.5 失眠治疗仪的设计感性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5.1 颜色 | 第26页 |
3.5.2 形态 | 第26页 |
3.5.3 材质 | 第26-28页 |
第4章 混合感性工学指导的失眠治疗仪设计 | 第28-56页 |
4.1 正向式感性工学设计模型建立 | 第28-45页 |
4.1.1 失眠治疗仪造型设计模型构建 | 第28-36页 |
4.1.2 失眠治疗仪交互设计模型构建 | 第36-45页 |
4.2 逆向式感性工学评价模型建立 | 第45-56页 |
4.2.1 失眠治疗仪产品设计评价的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4.2.2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46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46-50页 |
4.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研究成果总结 | 第56页 |
5.2 创新点 | 第56页 |
5.3 存在的不足 | 第56-57页 |
5.4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设计手册 | 第6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