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写在羊皮纸上的历史--当代爱尔兰小说创伤书写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11页
绪论第11-49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厘定第11-16页
        一、“写在羊皮纸上的历史”第11-13页
        二、当代爱尔兰小说的定位第13-16页
    第二节 选题的缘由第16-20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第20-4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21-37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37-43页
        三、问题的提出第43-45页
    第四节 研究对象、策略、内容与意义第45-49页
        一、研究对象第45页
        二、研究策略及内容第45-47页
        三、研究意义第47-49页
第一章 创伤理论与当代爱尔兰小说创伤书写第49-87页
    第一节 创伤理论与创伤书写第49-70页
        一、创伤的基本定义与心理分析第49-52页
        二、创伤理论的发展与转向第52-66页
        三、从病理学到文学性创伤书写第66-70页
    第二节 当代爱尔兰小说的创伤书写第70-87页
        一、从现代走向当代:社会语境的变迁与小说的发展第71-77页
        二、历史反思与空间重构:新语境下的当代爱尔兰小说第77-83页
        三、当代爱尔兰小说创伤书写的双重维度第83-87页
第二章 历史创伤的展演:当代爱尔兰历史元小说的创伤书写第87-163页
    第一节 反思创伤:历史的附魅与祛魅第88-106页
        一、神话与历史:神话化历史中的创伤第88-94页
        二、置换神圣化:民族主义的创伤书写第94-103页
        三、“去神话化”:历史创伤的多维叠写第103-106页
    第二节 再现创伤:多重视角的饥荒叙事第106-142页
        一、缄默与发声:“缺席”的大饥荒第106-116页
        二、“众声喧哗”:复调中的饥荒重构第116-129页
        三、创伤历史的跨越:多重时空体的对话第129-142页
    第三节 审视创伤:血祭的神话与复活节起义第142-163页
        一、“血祭”革命的神话:暴力合法化与英雄主义第142-146页
        二、英雄神话的反讽式戏仿:小人物视角下的大革命第146-163页
第三章 创伤的延宕与代际传递:当代爱尔兰哥特中的创伤书写第163-253页
    第一节 哥特与爱尔兰哥特书写第164-182页
        一、哥特与英美哥特的兴起第164-171页
        二、爱尔兰哥特与哥特爱尔兰第171-177页
        三、当代爱尔兰新哥特书写第177-182页
    第二节 爱尔兰新教哥特:阈限身份的创伤第182-218页
        一、式微的身份象征:创伤代际传递中的大房子第182-196页
        二、外化的哥特符码:创伤记忆的空间碎片第196-206页
        三、怀旧中的复乐园:破碎自我的创伤规避第206-218页
    第三节 天主教-民族主义哥特:边缘群体的创伤第218-253页
        一、幽灵缺席的在场:创伤“他者”的复归第218-226页
        二、内化的哥特形式:双重碎片化的“无名氏”第226-237页
        三、幽灵漫游的场所:“亦真亦幻”的异质空间第237-253页
第四章 创伤的见证与安度:当代爱尔兰证词文学中的创伤书写第253-303页
    第一节 历史创伤的重复与见证第254-260页
        一、创伤再现与伦理转向第254-257页
        二、创伤书写与延宕性见证第257-260页
    第二节 性别话语下的创伤:规训下的爱尔兰女性第260-283页
        一、灵肉合一的自我:身体作为创伤记忆的场所第261-268页
        二、叙述的自我:不驯的身体与命名的颠覆第268-279页
        三、独立的自我:书写治疗与个体精神顿悟第279-283页
    第三节 见证共同体与创伤安度第283-303页
        一、抗辩式证词:创伤的自我见证第284-290页
        二、不可靠叙事:创伤的伦理判断第290-295页
        三、见证共同体:互文性中的创伤安度第295-303页
结论第303-311页
参考文献第311-34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347-349页
致谢第349-351页
个人简历第351-355页

论文共3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岸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传承比较与思考--以马香锻和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例
下一篇:基于SEM模型的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非洲之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