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嘴唇分割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嘴唇区域定位 | 第14-19页 |
| 2.1 人脸区域检测和定位 | 第14-16页 |
| 2.1.1 人脸图像的Haar特征 | 第14-15页 |
| 2.1.2 AdaBoost级联分类器 | 第15-16页 |
| 2.1.3 人脸区域的检测与定位 | 第16页 |
| 2.2 唇部区域定位 | 第16-1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主动轮廓模型算法 | 第19-25页 |
| 3.1 主动轮廓模型 | 第19-21页 |
| 3.2 局部主动轮廓模型 | 第21-2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嘴唇区域分割 | 第25-51页 |
| 4.1 嘴唇分割方法 | 第25-27页 |
| 4.1.1 基于边界的嘴唇分割方法 | 第25-26页 |
| 4.1.2 基于区域的嘴唇分割方法 | 第26-27页 |
| 4.2 颜色空间的转换 | 第27-32页 |
| 4.2.1 RGB颜色空间 | 第27-29页 |
| 4.2.2 YCrCb颜色空间 | 第29-30页 |
| 4.2.3 HSV颜色空间 | 第30-31页 |
| 4.2.4 LUV颜色空间 | 第31-32页 |
| 4.2.5 离散哈特莱变换 | 第32页 |
| 4.3 基于局部主动轮廓模型的嘴唇分割 | 第32-49页 |
| 4.3.1 图像预处理 | 第32-38页 |
| 4.3.1.1 亮度均衡 | 第33-37页 |
| 4.3.1.2 颜色空间选取 | 第37-38页 |
| 4.3.2 初始轮廓模型 | 第38-44页 |
| 4.3.2.1 关键点定位 | 第39-41页 |
| 4.3.2.2 初始轮廓的确定 | 第41-44页 |
| 4.3.3 嘴唇分割结果 | 第44-4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4页 |
| 5.1 总结 | 第51-52页 |
|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