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数能一体化社会网络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具有社会属性的数能一体化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数能一体化网络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18-30页 |
2.1 数能一体化网络的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2.1.1 能量收集的概述 | 第18-19页 |
2.1.2 数能网络中的单用户能量收集模型与资源分配策略 | 第19-22页 |
2.1.3 数能网络中的多用户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 | 第22-23页 |
2.2 网络的社会属性和内容扩散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2.1 社会关系网络 | 第23-24页 |
2.2.2 时延敏感性多播网络 | 第24-25页 |
2.3 数能一体化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 第25-29页 |
2.3.1 集中式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 第25-27页 |
2.3.2 分布式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数能全双工网络中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 第30-43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30-32页 |
3.1.1 网络模型描述 | 第30-31页 |
3.1.2 传输帧结构描述 | 第31-32页 |
3.2 优化问题建立 | 第32-34页 |
3.2.1 系统相关参数表示及计算 | 第32-33页 |
3.2.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33-34页 |
3.3 优化问题求解 | 第34-39页 |
3.3.1 最优算法 | 第34-36页 |
3.3.2 次优算法 | 第36-39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3.4.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39页 |
3.4.2 仿真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具有社会关系的数能一体化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 第43-59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43-45页 |
4.1.1 多播协作内容分发 | 第43-44页 |
4.1.2 基于TDMA的MAC层模型 | 第44页 |
4.1.3 地理社会属性强度 | 第44页 |
4.1.4 通过无线链路成功进行内容传输 | 第44-45页 |
4.2 优化问题建立 | 第45-47页 |
4.2.1 状态转移概率 | 第45-46页 |
4.2.2 状态停留概率 | 第46-47页 |
4.2.3 目标函数建立 | 第47页 |
4.3 优化问题求解 | 第47-51页 |
4.3.1 最小化停留状态概率 | 第47-48页 |
4.3.2 最大化状态转移步长 | 第48-51页 |
4.4 原系统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 第51页 |
4.5 增加能量收集与存储后系统的问题建立 | 第51-53页 |
4.6 修改后系统的优化问题求解 | 第53页 |
4.7 仿真分析 | 第53-58页 |
4.7.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53-55页 |
4.7.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