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7816协议的智能卡边信道攻击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边信道攻击的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2.1 边信道攻击简介 | 第14-15页 |
2.2 能量迹的统计特征 | 第15-19页 |
2.2.1 适用于攻击者的能量模型 | 第15-16页 |
2.2.2 能量迹的组成 | 第16-19页 |
2.3 功耗分析方法 | 第19-26页 |
2.3.1 简单功耗分析SPA | 第19-21页 |
2.3.2 相关性分析 | 第21-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硬件平台设计实现 | 第27-45页 |
3.1 智能卡简介 | 第27-28页 |
3.1.1 智能卡系统 | 第27页 |
3.1.2 COS安全 | 第27-28页 |
3.1.3 智能卡加密算法 | 第28页 |
3.2 智能卡通信协议简介 | 第28-34页 |
3.2.1 接触式智能卡的触点位置和尺寸 | 第28-29页 |
3.2.2 智能卡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 第29-31页 |
3.2.3 智能卡通信命令 | 第31-34页 |
3.3 功耗采集硬件电路设计 | 第34-44页 |
3.3.1 主控芯片 | 第35-37页 |
3.3.2 供电模块 | 第37-38页 |
3.3.3 传输模块 | 第38-41页 |
3.3.4 卡座转换芯片 | 第41-42页 |
3.3.5 采集模块 | 第42-43页 |
3.3.6 平台软件简述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智能卡的功耗分析和防御 | 第45-62页 |
4.1 分组密码学原理 | 第45-54页 |
4.1.1 代替—置换网络(S-P结构) | 第45页 |
4.1.2 数据加密标准(DES) | 第45-54页 |
4.2 针对DES的CPA攻击 | 第54-57页 |
4.2.1 信号预处理 | 第54-55页 |
4.2.2 有效点选取 | 第55-57页 |
4.3 模板分析 | 第57-59页 |
4.4 针对边信道攻击的防御措 | 第59-61页 |
4.4.1 硬件级别 | 第59-60页 |
4.4.2 系统级别 | 第60-61页 |
4.4.3 应用级别 | 第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攻击效果分析 | 第62-70页 |
5.1 功耗采集 | 第62-63页 |
5.1.1 功耗采集配置 | 第62-63页 |
5.1.2 功耗采集过程 | 第63页 |
5.2 CPA分析结果 | 第63-69页 |
5.2.1 相关功耗分析过程 | 第63-68页 |
5.2.2 针对子密钥穷举法推导密钥 | 第68-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