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提出问题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实用价值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实用价值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2.1 关于价值链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 关于互联网增值业务及其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2.2.1 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2.2 电信价值链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2.3 国内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应用实例 | 第18-19页 |
2.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2.3 近年国内外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2.3.1 近年国外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2.3.2 近年国内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趋势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四川网通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模式选择 | 第22-37页 |
3.1 四川网通简介 | 第22页 |
3.2 四川电信业概况 | 第22-23页 |
3.3 四川网通的竞争战略 | 第23-27页 |
3.3.1 SWOT分析法 | 第23页 |
3.3.2 四川网通SWOT分析 | 第23-25页 |
3.3.3 四川网通的竞争战略 | 第25-27页 |
3.4 国内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的构成研究 | 第27-28页 |
3.5 国内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的模式研究 | 第28-33页 |
3.5.1 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 | 第28-30页 |
3.5.2 以SP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 | 第30-31页 |
3.5.3 以平台运营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 | 第31-32页 |
3.5.4 按投入比例分成的价值链模式 | 第32-33页 |
3.6 四川网通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的模式选择 | 第33-35页 |
3.6.1“智猪”博弈模型 | 第34页 |
3.6.2 四川网通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模式选择 | 第34-35页 |
3.7 四川网通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管理方式的确定 | 第3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四川网通SP评估研究 | 第37-60页 |
4.1 SP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8页 |
4.2 评估方法的确定 | 第38-39页 |
4.3 互联网网站评估指标 | 第39-40页 |
4.3.1 互联网网站流量指标 | 第39页 |
4.3.2 搜索引擎指标 | 第39-40页 |
4.4 SP评估指标体系 | 第40-59页 |
4.4.1 建立SP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40-41页 |
4.4.2 建立SP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1-42页 |
4.4.3 SP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 第42-44页 |
4.4.4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4.5 数据处理原则 | 第44-46页 |
4.4.6 指标解释及标准化处理 | 第46-55页 |
4.4.7 各项指标权重的评定 | 第55-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四川网通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运营分析 | 第60-67页 |
5.1 SP评估指标体系试评估及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5.1.1 试评估目的 | 第60页 |
5.1.2 试评估方式和程序 | 第60-61页 |
5.1.3 试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5.2 四川网通互联网增值业务价值链对宽带接入业务的贡献分析 | 第64-65页 |
5.3 总结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