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二、 争议点归纳与讨论范围界定 | 第11-14页 |
第二章 问题的展开 | 第14-31页 |
一、 “同命不同价”的法理分析 | 第14-18页 |
(一) 公平与否的争议 | 第14-15页 |
(二) 平等与否的分析 | 第15-18页 |
(三) 人权保障的缺失 | 第18页 |
二、 死者主体身份不同引发争议的分析 | 第18-24页 |
(一) 城乡二元制结构下的户籍身份差别与赔偿差异 | 第18-22页 |
(二) 是否为“在岗职工”赔偿标准的差异 | 第22-23页 |
(三) 本案死者身份分析 | 第23-24页 |
三、 实践中死亡赔偿金标准不同引发争议 | 第24-26页 |
(一) “就高不就低” | 第24-25页 |
(二) “有居住地及居住年限且具有正当收入来源” | 第25-26页 |
(三) 本案赔偿标准的选择 | 第26页 |
四、 《侵权责任法》第 17 条在适用中引发争议 | 第26-31页 |
(一) “同一侵权行为”的范围界定 | 第27页 |
(二) “多人”的界定 | 第27-28页 |
(三) “可以”的适当选择 | 第28页 |
(四) “相同数额”不等于“相同标准” | 第28-29页 |
(五) “同命同价”计算中是否考虑年龄的差异 | 第29页 |
(六) 本案适用《侵权责任法》第 17 条的法律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问题的解决 | 第31-36页 |
一、 本案判决结果评述 | 第31页 |
二、 统一机动车交通事故中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 | 第31-36页 |
(一) 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后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二) 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具有可能性 | 第32-33页 |
(三) 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具有操作性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 | 第40-43页 |
表格 1 | 第40-41页 |
表格 2 | 第4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