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新型裂缝传感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第11-13页
        1.2.2 混凝土裂缝智能传感材料第13-15页
    1.3 燃料电池第15-17页
        1.3.1 燃料电池介绍第15页
        1.3.2 燃料电池种类第15页
        1.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第15-16页
        1.3.4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第16-17页
        1.3.5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优势第17页
    1.4 基于燃料电池的裂缝传感器介绍第17-20页
        1.4.1 燃料电池裂缝传感器工作原理第17-19页
        1.4.2 燃料电池裂缝传感器的优越性第19-20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膜电极的制备第22-31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膜电极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2.3 试剂和仪器第23页
    2.4 膜电极的制备 Nafion 膜的处理第23-30页
        2.4.2 催化剂的制备第24-25页
        2.4.3 扩散层的制备第25-26页
        2.4.4 催化层的制备第26页
        2.4.5 膜电极的热压第26-27页
        2.4.6 用于裂缝传感器的膜电极的要求第27-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燃料电池裂缝传感器的设计第31-48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裂缝传感器主要部件介绍第31-37页
        3.2.1 裂缝传感器顶板设计第32页
        3.2.2 裂缝传感器储液室设计第32-33页
        3.2.3 裂缝传感器膜电极 MEA 裁制第33-34页
        3.2.4 裂缝传感器空气扩散槽设计第34页
        3.2.5 裂缝传感器硅胶垫片裁制第34-35页
        3.2.6 裂缝传感器导电板裁制第35-36页
        3.2.7 裂缝传感器螺栓规格第36-37页
    3.3 裂缝传感器尺寸第37-39页
        3.3.1 传感器体积第37-38页
        3.3.2 传感器形状第38-39页
    3.4 裂缝传感器材料第39-41页
        3.4.1 裂缝传感器部件主要材料第39-40页
        3.4.2 裂缝传感器导流板材料第40页
        3.4.3 裂缝传感器螺栓材料第40-41页
        3.4.4 裂缝传感器硅胶垫片材料第41页
    3.5 裂缝传感器组装第41-42页
    3.6 裂缝传感器工作过程第42-43页
    3.7 裂缝传感器改进方案第43-47页
        3.7.1 传感器实用性改进第43-45页
        3.7.2 传感器体积改进第45-46页
        3.7.3 传感器材料改进第46页
        3.7.4 传感器形状第46-47页
    3.8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裂缝检测实验第48-66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产电性能测试第48-50页
        4.2.1 产电性能实验准备工作第48页
        4.2.2 产电性能实验步骤第48-50页
        4.2.3 实验现象与分析第50页
    4.3 氧气敏感性测试第50-55页
        4.3.1 氧气敏感性实验准备工作第51页
        4.3.2 氧气敏感性实验步骤第51-52页
        4.3.3 实验现象与分析第52-55页
    4.4 混凝土试块人工裂缝实验第55-65页
        4.4.1 裂缝检测功能实验准备工作第56页
        4.4.2 裂缝检测功能实验步骤第56-61页
        4.4.3 实验现象与分析第61-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定位电路的设计第66-77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第66-73页
        5.2.1 运放电路第66-69页
        5.2.2 低通滤波器第69-70页
        5.2.3 单片机第70-73页
    5.3 信号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第73-74页
    5.4 信号采集系统的工作过程第74-75页
    5.5 信号采集系统的改进第75-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elmo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在油田加热炉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XJ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